器以载道:良渚文化玉琮意蕴的考古学观察

(0)

相关推荐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8)+浙江部分2

    冠状玉梳背良渚文化 上∶高2.15.宽2.7.厚0.2厘米下∶高2.78.宽6.35.厚0.45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后头山遗址21号蔡出土,现藏于余杭博物馆.2件.沁为鸡骨白色,有黄色土沁.两件同出于一 ...

  • 展览深悦读 | 红山文化璧形玉器研究

    [引子] 璧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玉器类型,也是传统的六器之一, 即便是在今天,"珠联璧合""完璧归赵"等成语也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但若论对"璧" ...

  • 良渚文化玉琮

    昨天听赵晔兄讲良渚文化玉琮,期盼已久的一场报告,客观.准确地回答了很多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是我听过良渚文化玉琮研究最好的报告,感谢向明兄引荐![碰拳][碰拳][碰拳]

  • 禁出文物(014)|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8.8厘米 射径17.1---17.6厘米 孔径4.9厘米 文物年代:新石器时代 出土信息:1986年浙江杭州反山12号墓出土 馆藏地 ...

  • 第1224篇  良渚文化玉锥形器为“终葵”考2

    X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 (续) 对于上述解释,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以骨锥形器为多,而在太湖地区则以玉锥形器为主?我认为这与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一个 ...

  • 古玉界: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图1) 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 ...

  •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共生互根,没有器,无以载道:而无道,则不成器.在10多年的艺术探索中,杨树钟情于柴烧技艺,以土为胎.以火为媒.以 ...

  • 我是雕刻师,载道华夏文化,那些玉雕中的人物

    在中华文明中,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功绩和贡献的人物,为华夏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传统人物题材人物雕刻中,其中历史做出贡献伟人及文官或是武将等特定形象象征寓意文武双全或英明神武等美好的祝愿,或传承人文内涵 ...

  • 效果图曝光!良渚文化玉架山遗址博物馆来了!

    良渚文化玉架山遗址公园经过前期遗址保护,公园即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公园实景图 近日良渚文化玉架山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出炉,一起看看吧. 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项目北至五洲路,南至绿洲路 ...

  • 陈民镇:《良渚文化:虞代的考古学文化——兼论良渚文化的去向》,

    摘要: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虞代,良渚文化是虞代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并未消亡,而是因生存环境的恶化而北迁中原建立了夏朝.中国东南是华夏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中华文明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题.在 ...

  • 公元前三千纪马家窑文化东向传播的考古学观察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3小时前 公元前三千纪的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在此产生和发展,并显示出向周边扩张的强盛态势.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东达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南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