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希特勒都因为天气而兵败莫斯科,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赢了?

拿破仑、希特勒征俄,都被俄国寒冷的冬天搞得很抓狂。

不过,蒙古人不怕。他们是专门挑冬天来攻俄的,而且还轻松搞定。

被俄国冬天弄得很抓狂的拿破仑、希特勒

对欧洲人来说,俄国冬季的寒冷是很让人头疼的。

所以,拿破仑、希特勒都选择在6月的初夏开始发起入俄战争,争取在冬季到来前结束战争。

拿破仑头脑清醒。

他9月份就进入了莫斯科。但是,俄国坚决抵抗,拿破仑看到天气渐冷,从10月开始就撤退,想要南下寻找温暖之地和补给,过冬。

最后,面对哥萨克的骚扰和寒冷的气候,拿破仑到底是赶在12月,最寒冷时节到来前离开了俄国。

然而···法国人在俄国损失了57万大军。1812年的寒冬还是成为拿破仑一生的转折点。

希特勒就比较嚣张了。

明明没有准备好过冬的衣服(为了不暴露其袭击苏联企图,德国战前未大举采购皮毛),他还是坚持顶在莫斯科城下。

结果,天寒地冻中,德军士兵瑟瑟发抖,坦克、车辆也因低温不能动弹,战斗力严重下降。

可以说,俄国的冬季,虽然不是拿破仑、希特勒失利的唯一关键原因,但至少是关键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蒙古人就很喜爱俄国的冬季了。

专挑秋冬来攻的蒙古人

1237年秋,拔都军集结,开始进攻斡罗斯。

当年冬,他们连续攻占了梁瓒,次年初,他们攻占了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等城。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道路泥泞,蒙古军不玩了,放弃进攻诺夫哥德罗的计划,撤回南部草原,征服高加索等地。

到了冬季,他们又回头西向,攻占了基辅等地。

可以说,比起俄国寒冷的冬季,蒙古人更讨厌泥泞的春季。

这是为什么呢?

不怕冷的蒙古人马

以1月平均气温为例。

对法国、德国人来说,莫斯科的冬季,确实接近他们的承受极限。

人还可以靠精神食粮打打鸡血,振作一下,马匹之类的畜生就···

而对蒙古人、蒙古马来说,俄国的冬季,比他们的蒙古高原还暖和一些呢。

而且,俄罗斯平原居多,到了冬季时,河水冻结,正适合蒙古人纵横驰骋,一马平川。

反倒是到了冬季,河水解冻,道路泥泞,蒙古人不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的莫斯科保卫战中,不怕冷的蒙古人紧急增援,为苏联立下战功。

二战时,基辅战役,苏军损失惨重,苏联紧急组建70余个预备师转入正规军,准备保卫莫斯科,其中就有蒙古人部队。

丹济多济率领的蒙古部队,一抵达莫斯科,就马不停蹄,开始作战。他们在寒冬中反复与德军厮杀,多立战功。

绝对实力

当然,决定战争的,始终是人。

拿破仑征俄,希特勒征苏,法、德虽已横扫欧洲,但其实力较之俄(苏)优势并不明显。

当时的俄(苏),已经是一个拥有超大国土的统一国家,其装备、训练水平与对手也在同一水平线上。

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沙俄仍有广大地域与之周旋,大量军队与之对战。

希特勒兵临莫斯科,苏联更是能从全国各地调集大军,与之周旋。

而蒙古征俄,就是如假包换的泰山压顶。

当时的罗斯各国,相互不合。他们都宁愿按兵不动也不去支援被进攻的公国。

而蒙古征俄军,兵力10-15万,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规模都远远胜过任何一个公国。

蒙古人的攻城技术

1223年,蒙古人第一次进入罗斯时,罗斯各公国一度团结起来,与蒙古军野战。

4万蒙古军以少胜多,轻松全歼罗斯军。

以多打少尚且打不过,何况此时各自为战呢?

野战打不过,就只有凭城而守。

当时的欧洲与蒙古,谈不上有什么技术代差。很多方面,罗斯军还优于蒙古。

不过,要说城池攻防战,罗斯人还是小学生···

当时的罗斯公国,城池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无论坚固程度还是高度,都与中原城池相去甚远。

对于曾围攻过中都、中兴府等坚城的蒙古军来说,这些公国的城池简直太烂了!

当时的蒙古军,携带了大量工程人员,无论是火器还是配重式抛石车,都可以轻松砸烂这些城市。

所以,罗斯诸城,3-5天就被打下了。

所以,蒙古军基本上不必担忧什么顿兵坚城,后勤压力大的问题。

何况,蒙古人的后勤条件比法、德好太多了。

补给

拿破仑征俄,需要准备各种粮草、枪弹、炮弹及各种武器,补给系统比较复杂。

希特勒征苏,除了拿破仑要准备的洞悉,还要石油、配件、基建设施等,极为复杂。

绝大部分物资,都要从国内或其他欧洲基地运输而来,补给线极长。

蒙古人就没必要操这么大的心了。

由于蒙古人已经占领了中亚、里海一带,他们可以直出伏尔加河东的草原。

那里水草肥美,比蒙古老家更适合放牧。

自备的武器耗材,可以就地取材,哪里的都差不多,也没必要非从本土运来。

反正不打仗的时候人家也是游牧民族,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真不知道有什么好补给的。

俄国的寒冬,对法德来说,是难以克服的困难,对蒙古来说,则是“天赋加成”。

不过,气候对战争的胜负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却绝非最关键因素。

“寒冬两次救俄国”,茶余饭后聊起来很有意思,但不必过分强调其对胜负的影响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