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的新面目,为后来的书法家所重视!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汉代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张盛。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西汉时篆书仍为官方正体,但其地位受到隶书的挑战。西汉时期日用铜器日渐广泛应用,青铜器皿上多为素面,纹饰日渐简朴,铭文渐短。内容一般记载器物的名称、制作年代、重量、容量、管理者等。
这上面的文字字体虽说承袭秦制度,虽用的是篆书,但明显隶化,字体方正、体势较开阔,无论笔画、结字都一反秦小篆的常规,笔画细劲瘦硬,但笔势流动,一些字形大小及布白参差错落,率真稚拙,气韵散漫,充满淳朴古质之气,用笔沉稳爽利,不假雕饰,于方正的字形中运用方折的笔画,撑满字格,这种篆书的新面目,为后来的书家所重视。
西汉 建昭三年钟铭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此器腹刻铭两处有两处,其中一处铭文5行23字,篆书“漕铜钟容石廿枚重卌斤建昭三年鲁十六年四月受殿中”,此铭文见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保利藏金”。
铭文:漕铜钟容石廿枚重卌斤建昭三年鲁十六年四月受殿中
西汉 阳信家钟铭 陕西茂陵博物馆藏
《阳信家钟铭》是西汉中期的一件铜钟,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号无名氏冢一号从葬坑中,现藏于茂陵博物馆。在这口铜钟的肩部宽带纹饰上,刻有铭文6行12字,为小篆体势,字形扁方、刻画凝重方整,与秦代诏版、权量上的文字一脉相承,也与传世汉代印章上的“摹印篆”书法风格相似,是汉代金文小篆书法作品中规矩一路的典范之作。
铭文:阳信家铜钟容十什重卌九斤
西汉 《上林共府铜升铭》拓片
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刻
这是西汉时容量为 1升的铜量器。全长16厘米,高4.5 厘米,口径9.2厘米,容积为200毫升。器形为圆口、平底,有柄,外壁刻铭文 4行;“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琅玡郡”秦置,在今山东诸城。“初元三年”(公元前46)为汉元帝时。“工师骏”为监制者。此器容积与秦代保持一致。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铭文: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
西汉 寿成室鼎 元延二年(前11年) 资料不详
铭文:夀成第廿至卅,夀成室铜鼎容一斗二升并重十二斤六两元延二年少府真为内者造守啬夫福掾建令相省
这里仅选录部分资料,还有大量铜镜、洗、钫等器物上的文字,也值得探究。
西汉 元始四年钫
西汉 上林鉴
西汉 文帝九年铙 天光六年(前129)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

一起学篆书

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