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民一位用照片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甘肃会宁农村农民真实生活的摄影人

在甘肃会宁有这样一位多年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文学和摄影艺术的农民艺人,他就是张效民先生。张效民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化艺术和摄影,他的一生就是苦难奋斗的一生,虽然他致力于文化的耕耘但骨子里烙印着庄稼人的憨厚和勤奋。他应该算得上在甘肃会宁从农田走向影像,从影像走向人生的信仰摄影保存凉最多 的第一人!他也是甘肃会宁摄影奠基和创始人之一

如今,他保留下来的大量摄影作品都是反映80年代到90 年代甘肃会宁农村的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保留下来的照片今天来说太珍贵。

我认识张效民先生是1989年高中毕业期间,他在我的母校会宁一中门口给我照过一张毕业留影,那时候他是青江乡(现属太平镇)文化馆从事图书文化管理工作。94年左右,在会宁宣传部的一次表彰全县优秀通讯员大会上,我记得张效民先生给我们合过一次影。再后来,知道他在会宁县电视台广告部工作,但未曾见过一次面,其实慢慢的在我的模糊记忆中我完全忘记了这位会宁农民摄影艺术家了,直到最近看到会宁当地很多自媒体和文人发表关于悼念张效民先生的文章,我猛然又一次记起他来,他的英年早逝给甘肃会宁熟悉和了解他的文友,影友和熟悉他的带来震撼和不安,张效民先生仓然离世已经成了会宁城和乡下人们茶余后必叹惜的话题。

当年,他从一名乡文化馆管理员开始干起,从老家青江驿走出来,一路走来,用笔和镜头纪录会宁非遗文化,纪录会宁大美山川,纪录会宁农村几代人的生活写照,他虽走了,可他留存的下来的近30多年前的老张片就是一个时代的叙事和写照,也是他人生的轨迹和步履。他的许多老照片让多少人怀念和留恋!

他在甘肃会宁农村开创了农民免费借书阅读的先河,他保留下了关于农村题材的摄影好作品在甘肃会宁数量算最多的人。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无常的,生命就是一口气的存在,生命就是活着的时候能健康快乐,生命就是活着的时候能留下一些让后人去追忆和思考的东西,他留下的那些许文字和影像资料昭示着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路历程。我们一起来追忆张效民先生的短暂的一生走过的足迹

张效民,生于1962年,会宁青江驿人,中共党员,资深媒体人,纪录片导演,摄影家。生前系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白银市摄影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宁县摄影家协会第一届秘书长,第二、三届副主席。

1985年,克服困难创办青江驿乡文化站,1988年借调会宁县文化馆从事摄影工作,1989年结业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首届摄影班。1999年9月与影友发起成立会宁县新闻摄影学会,担任副会长。在各级报刊发表了大量新闻照片,艺术摄影作品及消息和通讯,为会宁新闻摄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摄了《世纪丰碑》等大型文献图书,翻拍了《王文静书画作品集》、《李发旺书画作品集》等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多次在省市级展览中获奖。无偿捐出了多年拍摄的近2000张资料图片。2003年自费学习影视摄制技术,后在白银开设影视工作室。2007年担任会宁电视台广告专题部主任,在电视台工作期间,承担多台文艺晚会节目的录制。工作热情高,精品意识强,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制作了国家级、省级非遗申报专题片《会宁民歌》,《会宁剪纸》,《会宁皮影戏》,《会宁刺绣》,《白银黄河战鼓》,《白银曲子戏》等多部文艺节目。

2013年创办甘肃九九艳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3——2016年,他亲自导演并摄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西岷县青苗会》、《康乐莲花山花儿会》和《白银影像志》、《甘肃名镇》等专题片以及微电影《达喜花儿闹满月》,深受观众好评。多年来,他不吝赐教,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为会宁培养了一批摄影和影视制作专业人才。

愿这位多才多艺,孝敬父母,关爱妻子,儿女,为人热情,豁达大度,乐于助人,在家庭,是一位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一路走好,今天,我们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人深感震惊和惋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