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诊疗心得

我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皮肤科常见病痤疮的治疗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什么是痤疮、为什么会长痤疮、痤疮的临床表现、痤疮的中医辨证与特色处方、痤疮的案例实战解析、战痘有哪些武器。

痤疮这个病在临床上,确实每个医生每天都会接诊,其实很大一部分病人可能是去了专门的祛痘机构,在我们长沙大街小巷都有好多的祛痘机构,他们其实都是用一些外治法来治疗痤疮。我觉得痤疮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祛痘的机构通过一些外治法治疗以后,可能停药又复发的这种可能性比较大。他们通过治疗以后又复发了,有一部分人又会来找我们看病,所以作为专业的医生,主要是内服为主。其实我们在临床上为了缩短疗程、增强疗效,也还是一个综合的治疗。

很多外科书里有记载对于粉刺的一些论述,比如《外科正宗》里,陈实功讲痤疮属于肺热,然后有酒糟鼻这一些别名,所以这个病在《外科正宗》里认为是血热瘀滞不散而成的。

今天我讲痤疮主要是讲一些治疗体会。因为每一个临床医生对痤疮的诊断,可能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我就简单描述一下。痤疮主要发生于面部、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它的皮损特点也是多形性的皮疹,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然后它的好发部位主要是皮脂腺丰富的部位(面部、胸背)。

为什么会长痘呢?有一些人特别容易长痘,稍微吃一点辛辣的东西就会长痘,有些人经常吃辛辣刺激的东西也不长痘,其实这跟我们的体质有关,比如素体阳盛体质,一般青壮年本身也是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期,所以容易受辛辣刺激的食物诱发。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与肺胃的湿热、脾胃的湿热有关,当然还有肾阴虚、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肝郁化火等因素,其实这个病从中医来说,与肝、脾、肾、肺等五脏都有关,所以它的辨证在临床上非常复杂,但是我们把它辨为阴和阳就比较简单了。往往病人来就诊的时候,他就会问医生是不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或者激素水平的问题而长痘的。西医主要认为它是一种性激素水平的激增,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或者合并有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长痘的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有遗传因素和饮食因素,恣食辛辣、厚味,喜欢吃甜食,这些可以增加皮脂腺的分泌,从而长痘。痤疮的临床表现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就是长白头、黑头、丘疹、脓疱,然后甚至是囊肿疤痕。

我最开始做皮科医生的时候,接诊痤疮的患者,有一些轻的患者,我甚至跟患者说,你没有必要看,过了青春期自然就好了,但是当我接诊越来越多的非常严重的患者时,我就改变了这个观念,因为痤疮也是一个逐渐加重的一个过程,如果早期的时候没有去干预,等到后面很严重的时候再来治疗,就会影响疗效,而且会留下痘坑、疤痕,很难修复。我开始接诊痤疮患者的时候,辨证就是按照书上三种型:肺经风热、胃肠湿热和脾虚痰凝,后来通过自己的一些体会,结合前辈老师的辨证的一些理论,觉得痤疮辨证越来越复杂,可以分出来十来种证型,有时在临床上觉得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一型,有一个模糊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又慢慢的变得清晰了,所以到后面辨证的时候就觉得不要那么复杂,就是辨阴阳。

我们首先讲阳证痤疮的一些表现。阳证的痤疮主要是一些新病,病程不久,皮疹就是疮形饱满,面部有毛孔粗、丘疹、脓包,其次颜色比较鲜红或者暗红,或者有痒有痛。它的全身症状可以伴随口干、喜饮、口苦、口臭、怕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苔表现为黄或者是黄腻,脉滑数或者是弦数。这一系列的表现,通过皮疹、症状、舌脉辨证就是一个阳证。其次,阴证就是久病或者反复发作,他的皮疹表现为疮形平塌、色暗、深在性的囊肿、或者是疤痕,全身症状表现为口不干,不怎么喜欢喝水,怕冷、手脚冰凉或者痛经,或者情思比较抑郁、闷闷不乐,大便溏或者不成形、小便清长,舌苔白、淡或者有齿痕,脉缓或沉或滑或弦细。

在我接诊的这些痤疮患者当中,大部分都是在别人那里治疗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然后才慕名来找我的,尤其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来看中医的,他开始看西医或者采取别的治疗手段,治不好、反复发作或者是很严重了,才来找我们,所以我接诊的患者当中,阴证的患者有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

辨了阴证和阳证之后,是不是就直接下药了,肯定也不是,还要具体的来辨证,我又把它分为八种证型,治疗还是在辨阴证和阳证的总的原则下来处方用药。我自己就针对阴证和阳证,设了两个协定方,在这个协定方的原则上再随证加减,就简单多了。

阳证叫清痘方。清痘方其实也是在治疗痤疮的名方枇杷清肺饮的基础上加了金银花、土茯苓,然后临证加减,所有的阳证患者,都是在这个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口干喜饮,加生石膏、天花粉;便秘加大黄;脓包多的,就是脓包比较饱满,脓比较多的,加蒲公英、连翘、蛇舌草;如果是经前加重或者月经提前伴有经前加重的,加益母草、香附;如果口干口苦,加柴胡、黄芩;如果面部油腻,加茵陈、山楂。

针对阴证,我就只有一个协定方消痤方,消痤方的治法主要是温阳、解毒、化痰、软坚,它的组方主要是薏仁、附子、败酱草、白芷、柴胡、浙贝、牡蛎、青皮,青皮也就是疏肝的,然后就是柴胡。因为痤疮患者到了阴证的时候,往往湿气比较重,则阳不化湿,阳不化气,所以我就用少量的附子,然后加上软坚散结的浙贝、牡蛎;反复发作的痤疮患者,面部有囊肿、结节、疤痕的,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的问题,所以用了柴胡、青皮,所有阴证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临证加减。如果囊肿里含有比较多的脓,但又是很深在性的脓,就加皂角刺、连翘、蒲公英;如果皮脂分泌比较多,还可以加苦参、栀子;有一些人可能因为在不当用药的情况下,导致面部还有一些敏感、红、热,可以加上槐花、丹皮、赤芍;如果伴有比较严重的囊肿、结节、疤痕的,可以加一些破血逐瘀的三棱、莪术、海藻;如果就是留下痘印的,加白果仁、白芷、丹参。其实我就是把复杂的辨证简单化,就辨阴阳,我现在基本上治疗大部分的皮肤病都是按照阴阳来辨证,然后再搞一两个协定方,经常临证加减,这样就把复杂的辨证简单化。

下面我把欧老师治疗痤疮的三个方子也给大家参考学习一下。欧老师治疗痤疮,有个抑痤汤,主要是清宣肺热,泄浊通腑。以蒲公英、蛇舌草,茯苓、泽泻,枳壳、生军、山楂、墨旱莲、女贞子为主,他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主要是清热解毒;茯苓、泽泻、枳壳、大黄,利湿泄热通腑。欧老师经常用生大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通腑以泻肺热,然后再加山楂,降脂去油脂;用墨旱连、女贞子滋阴补肾,就是二至丸,使肾阴充养,肺阴得以滋养,金水相生,肺肾互相滋养,相须为用。第二个方子就是消痤汤,以知柏地黄汤加二至丸,加丹参,相当于西医的调节内分泌,中医来说是滋补肝肾、调节冲任,适合于女性迟发性的痤疮,好发于下巴、颈部、月经不调、经前加重,或者留有痘印。还有一个金土汤,主要是清胃泻肺,以金银花、土茯苓、黄芩、黄连、山楂、白花蛇舌草、生地、丹皮、升麻、羌活、益母草为主。

在临床上除了这些验方、时方之外,我经常也会用到经方来治疗痤疮。第一张经方就是桂枝茯苓丸,主要用于有痘疤的,适合于痤疮颜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久不消失,以面部为主、瘢痕结节为主;第二张经方就是葛根汤,葛根汤也是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因为痤疮颜色发暗,疮头深陷不出,面部、背部均有,尤其是以背部、后颈部为多;第三张经方就是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汤也适合于阳证患者,适合于疮体高突光亮、色红化脓、脓液粘稠,体格健壮,面红或者是油光,容易烦躁、脾气躁、焦虑,咽喉充血;第四张经方就是温经汤,在临床上我前几天还用了一个下巴反复长痘的女孩子,皮肤比较白,偏瘦,她总是在下巴长痘,而且月经也是推迟怕冷,我用温经汤吃了五副,她说效果挺好,然后今天又开了五副,这个方其实在临床上也是我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子。温经汤这个方子适合于偏瘦的女性,然后皮肤白没什么光泽,有点贫血貌,口唇比较干,皮肤比较干燥,皮疹颜色比较暗,有深在性的囊肿或者结节。其实用于治疗痤疮的方子有很多,只要我们把证辨准了,一个阴证,一个阳证,治疗的原则就不会有错。

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不愿意每天吃中药,确实天天吃中药很难坚持,但痤疮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我在临床上刚开始治疗痤疮,一般十天半个月效果不明显的话,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觉得技术不行,后来我通过到湘雅医院、武汉市一院,还有别的地方去学习,觉得其实是我们没有跟患者沟通清楚,像我在湘雅医院跟的一个教授,他每次接诊痤疮患者的时候,他首先就跟患者说,你这个没问题,可以治好,但是你要坚持半年的时间,吃异维A或和外涂一些治疗痤疮的异维A酸、阿达帕林等等,所以通过跟他们学习以后,我就觉得我们跟患者的沟通不够,一般吃十副、二十副中药就觉得挺多了,如果患者吃了一二十副中药以后,还没达到理想的效果,他就换医生了,后来我就跟患者沟通了,我说痤疮至少要吃一两个月的药才能够治好,所以后面患者的复诊率就很高。患者说他到别的地方看了,吃了几副药,感觉没什么效果,所以就到你这里来了,我就觉得是跟患者沟通不够,反而在西医院看的病人,每个星期或者十天半个月就会去复诊,然后坚持半年时间,确实有疗效,而且效果也还不错。我觉得中医治疗不会要六个月,只要坚持治疗,一般一个月左右就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做到沟通到位,要患者坚持疗程,按疗程来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就是不愿意吃中药,我再把中成药总结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临床上辨证也是一样的,分为阴证和阳证。如果是阳证的患者,我们就给他选择银翘败毒散、防风通圣丸、当归苦参丸、消痤丸、季德胜蛇药片,这些都是我在临床上用的效果比较好的。季德胜蛇药片的内服和外用效果都非常好,我对囊肿型痤疮的脓包、囊肿、结节,可以用季德胜蛇药片内服,或者是把它外敷,效果都很好。对于囊肿、结节、疤痕的阴证,寒湿体质我们用五积散、葛根汤;湿热挟瘀、气滞血瘀的阴证,用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或者是前期我们给他吃一段时间中药,然后再改成中成药来维持疗效。

刚开始治疗痤疮,我也主要是给患者吃药,很少让患者接受一些现代的先进治疗,除了吃药还配合一点中医的特色治疗,比如面部的刺络拔罐、火针、面针、中药的倒膜,这些确实都是我们中医的特色治疗,都可以用上去,但是我认为这些特色的治疗,就像八路军的小米加步枪,适合一些小诊所,他们没有那些大型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用这些方法,如果在三甲医院,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些西医院用的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特色治疗,除了刚刚讲的之外,还有一个中药的涂擦治疗,在临床上一些中药类的软膏来治疗痤疮,或者是配合西医的维A酸类的软膏,可以增强疗效。我临床上常用的就是冰黄软膏、复方片仔癀软膏,这两个都是清热解毒化瘀的,可以针对那种皮疹红肿、脓包、结节;如果粉刺比较多,面部比较油,可以白天就用冰黄软膏或者是片仔癀软膏,晚上用点维A酸类的软膏;对于痘疤、痘印,我们可以选用积雪草软膏。

中医的特色治疗,我们科室在临床上常用的就是耳穴压豆,大椎耳尖放血,然后再加上我跟徐宜厚老师学的扎面针。徐老师针对这种囊肿型的痤疮,蘸一点五妙水仙膏来点刺囊肿,后来我也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用银针蘸一点五妙水仙膏来扎结节性痒疹,效果也非常不错,后来我们用火针治疗跖疣,也可以用针蘸一点五秒水仙膏来扎疣体,效果就比单纯的扎火针要好很多、消得快。除了这些方法,有的患者服药不规律,病情反复,后来我给他做了几次纳金导入、奕森祛痘,效果也不错,对淡化痘疤痘印也很好。还有一种囊肿型的严重痤疮,可以考虑用光动力治疗,临床上配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增强疗效,有些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还是可以选择。痘坑比较多的,密密麻麻的,吃中药的效果不理想,这时还可以借助先进仪器。

我认为痤疮除了中医药的治疗,有时针对一些心急的患者,想要效果快,或者炎症特别严重的时候,还是可以配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当然在临床上,我主要是结合西医的外治为主,用来祛脂抗角化杀菌。以粉刺为主的,选用维甲酸类的和硫磺类的,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异维A红霉素凝胶;以炎症、丘疹、脓包为主的,可以配合甲硝唑、甲硝唑软膏、克林霉素甲硝唑凝胶和搽剂。西医对于炎症比较明显的,用聚维酮碘外涂效果也不错;针对囊肿,西医是用曲安奈德,或者对于脓包,他们就会在皮损内注射庆大霉素,效果也不错。之前我在治疗方面,除了以中医为主,辅助外用一些西医的外涂药,对于护肤这一环节基本上忽略了。通过去外面学习,我觉得给痤疮患者推荐一些医用的护肤品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选择性的给患者推荐安全可靠的一些清痘系列的产品。

下面我总结一下,痤疮非小事,综合治疗凸显疗效,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防治结合,预防复发。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分享给大家,与我们一起战“痘”。

(0)

相关推荐

  • 治疗痤疮的辩证疗法

    痤疮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发病因素主要与药物.饮食习惯.高温环境.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等因素有关.痤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 ...

  • 六经辨证治疗痤疮--囊肿型

    痤疮病例:囊肿型 xxx,女,23岁 面部起疹伴痒痛4月余.查:面部多发粟粒大红丘疹及蚕豆大囊肿结节,皮下亦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囊肿结节,部分丘疹上可见脓头.有口干,无口苦,大便干,2-3日一行,舌红苔白 ...

  • 面部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系统治疗一般用于中重度的痤疮或者外用药物无效的患者.部分系统治疗药物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妊娠期女性应避免采取系统治疗,系统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常用系统治疗药物如下:抗生素中重度的痤疮患者首选的 ...

  • UC头条:痤疮的中医诊疗心得

    点击加载图片 我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皮肤科常见病痤疮的治疗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什么是痤疮.为什么会长痤疮.痤疮的临床表现.痤疮的中医辨证与特色处方.痤疮的案例实战解析.战痘有哪些武器. 痤疮 ...

  • 李小莎:痤疮的中医诊疗心得

    痤疮 中医诊疗心得 THANKSGIVING DAY 李小莎,女,医学博士,副教授,全国第四批名老专家学术继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欧阳恒的关门弟子,承蒙恩师倾囊相授,尽得其真传.从事皮肤科临床与教学工作 ...

  • 面部​痤疮的中医诊疗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晶,生湿生热,凝滞肌肤,或肺经风热 ...

  • 面部痤疮的中医诊疗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晶,生湿生热,凝滞肌肤,或肺经风热 ...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桂枝】

                    桂枝 [药材基原]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故名桂枝.以枝条嫩细均匀,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传统功效]发汗解肌,温经 ...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桂枝】续

                    桂枝 张云鹏经验 1,主治病证 胸痹(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不整脉),膨胀(各种原因引起腹水),脉痹(血栓闭寒性脉管炎),痹证(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相搏):旭痹(类风 ...

  • 肾的问题--肾高压的中医诊疗

    08 - 辛.梁冬对话倪海厦3上--肾高血压的中医诊疗 针对高血压把堵塞的部分冲破溢血出来,绝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血压的原因,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都是肾脏功能有问题引起的. 因为肾脏功能出现 ...

  •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王和鸣.黄桂成主编,中国 ...

  • 腮腺炎中医诊疗一例(跟师笔记)2020年...

    2020年04月28日 姓名:黄某某 : 性别:女        年龄:42 主  诉:左腮腺肿痛2天: 现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腮腺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口稍干,咽痛,纳可,寐安,双手冰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