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义
一个人活的久了,会在早上醒来的时候胡思乱想,意识像流水一样绵绵不断。
在出国前,我一直憧憬着什么,付出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光阴宝贵,年轻的时候是最好的奋斗的年华。我豪情万丈,那种热情使得任何困难都变成对自己信念的考验。我踌躇满志,迫不及待地想踏上那未知的征程,结交更为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人生的经验。我历尽艰辛,一门语言考试,我参加了七次。就当我觉得自己菜到无能的时候回头却发现,我其实只花了一年时间就过了,在外国朋友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早在过德福之前,就有人说,通过德福只是学习德语的开始。因为中国人大多数是考试型选手,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积累。
挑战未知的东西,那种自豪感真的可以是自信的源泉,也是自大的开始。之后的学业之路,我走的异常艰辛,根本原因是自以为是。当你真正接触到你心目中羡慕的人之后,你会发现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很多人的学术之路都是坎坷二字,那种困难不是一次考试就能解决的。所以,我下意识会和别人说,其实过不了德福,回国也蛮好。因为语言都没过,后面的苦你也熬不过来,从这个角度讲,你还是很幸运的。就好比读博士,读出来自然是风光无限,但是这四年里,别人可能把你半辈子要遭的罪都体验了一遍。
所以我会反问自己,我折腾大半个地球,就是为了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有更好的体验感吗?
当然,出国可以看美女,也可以结识优秀的异性。但是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你的优秀和别人没有太多关系,这是你的荣誉,不是她的。或者说我们都太年轻,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考虑自己多于考虑别人。我人生的悲哀大部分来源于这里。一个人可以风光无限好,可以收获很多奉承,但他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别人有求于他的情况下。人与人的关系很多时候,随处都是等价交换,谈对象是男才女貌,朋友也是礼尚往来。一个人可以做到关心理解安慰包容,但是舍己为人却是转世的菩萨。唯有我在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时候,除了儒家的所规定的,想到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和我父母有代沟,毕竟他们已经奋斗过了,现在是等待退休享受生活的时候,而我不一样,我要是以他们的感受作为我自己的感受,我必将活的非常矛盾,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反正人生就那样了。我可以去打球,刷剧,玩游戏,看小电影,也可以画画,下棋,但是好坏随心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我可以玩一晚上游戏,就为了通关,然后第二天全盘否定自己一整晚的意义。所幸,我心里想到在国内加班的大学同学,想到本科毕业转专业的高中同学,想到有人说来日方长,想到好几年没有见我弟了,想到我姐孩子我外甥女都快上小学了,想到有些人好几年不联系了,不知道过的如何了。慢慢地,我感受到了乐趣,知道了自己的追求。
人不应该是一座孤岛,他应该努力地游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