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木白国学千字文每日一字-始

荀木白国学千字文每日一字-始

每天一字国学学堂,每日一字硬笔书法。

分享延续传统国学,传播推广标准汉字。

始,最初;起头,跟“ 终 ” ,“ 末 ” 相对。开始;始终;原始社会。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金文从「女」,「台」声,「台」是「以」的孳乳字,上古读音、用法相同,疑本义是女姓。

许慎则认为本义是女子初出生。

详解:

金文「始」,读作「姒」,用作姓氏.

孟始鬲:「孟始乍(作)宝鬲」。

颂鼎:「用乍(作)朕皇考龏吊(叔)、皇母龏始宝尊鼎。」

此外,「始」字金文异体有加从「司」之形,司也是始的声符。
  《说文》:「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①最初;组词举例:开始;始终;原始社会。

②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词语示例

①始终(shǐzhōng):指从开始到最后。

〖例句〗中国乒乓球队多少年来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始终如一(shǐ zhōng rú yī):自始至终一个样。

〖例句〗从教三十多年,李老师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始 <名>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最初

同本义。与“终”相对

始,女之初也。――东汉·许慎《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宋·苏轼《超然台记》

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东坡先生墓志铭》

公(袁可立)先凤阳人,始祖荣以开国功为睢阳百户,因家焉。――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袁可立)十一岁始专治《尚书》。――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在古文中释义通“殆、治”

始、殆、治——《公羊传》:“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殆、治古音相近。音近义通。

《荀子·强国》:“强殆中国。”杨惊注:“殆”或为“治”,“治”谓讼理也。以郑子欲立异姓为后,故相与讼理于晋也。

《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叔武……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注:“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足知殆、治同义。

殆古音“以”,《说文》:“以声。”与治、始为一音之转,故同义。(《毛诗古音考》卷三“殆”字条)治又与始同义。

钱大听谓:“古文故治与始通,《尚书》:‘在治忽’,《史记·夏本纪》作‘来始滑’,《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是‘治’即‘始’字。”

《淮南子·主术训》:“能多者无不治也。”《诗经·鲁颂·驹·思马斯作传》中作“始也”,是治与始本可通训。(《潜研堂诗文集》卷十《尔雅广雅》)(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入门》(油印本),广西师范学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首倡 首先倡导;最先发起。

《道德经》:“万物作而弗始”。万物兴起而不首倡。

中医名词

①开端,起始。《灵枢·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

②起源,根由。《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③病因,起因。《素问·徵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

④初,方始。《素问·皮部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⑤根本,祖始。《素问·王冰序》:“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⑥才,方才。《伤寒来苏集·序》:“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

⑦先,前面。《外科理例·斑疹》:“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

⑧能,可以。《本草正义·麻黄》:“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

-------------------------------------------------

荀木白老师介绍:
山西临汾汾西县人
荀子嫡传第72代后人
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  “父母学堂” 首席讲师
木白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 高级教师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公益讲师
全国“家长、家教、家风”公益讲座发起人

荀木白老师:
2010年深受传统文化启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走在“幸福人生,和谐家庭”的公益讲座全国行的路上,其将传统文化深入浅出讲解,全国巡讲上百场,使很多家庭受益。家庭教育的使命感使他继续而坚定站在全国公益巡讲的讲台上.他常说“现在的家长不是不觉醒,而是没有好的文化叫醒,如果想教好孩子,必须先做好家长,要做好家长,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家风文化”。
为结合当下社会新发展形势,传播传统文化,大力开展<家长家教家风>全国大型公益讲座万里行.他提出:“孩子出现的问题,折射出得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的背后是家风传承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家长,养好家教,树好家风”。

每日一字:
大人看看增长学识,小孩看看练习汉字。
学者看看研究学术,亲人看看分享学习。

分享是一种美德,传播正能量

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国学

查询每日一字方法:

1,关注“寻荀文化”回复单字自动回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