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不能把社会问题简化为道德问题

(0)

相关推荐

  • 牟宗三:对儒家五部经典的不同态度

    我们刚才说,我们了解先秦儒家并不是单单了解某一个人,而是把先秦儒家整个通过一个发展来看,所以我们并不单单以某个人或是某部书为标准,我们还说,儒家的五部书观念虽然复杂,可是它们还是连在一起,但是现在有许 ...

  • 道德论

    道德论 (一)论人生:人为何生?不可知,不须知.既生也,其性动,动的效果宜美,美可爱,爱生乐,乐乃生.死生一也,生实死之因,死乃生之果.生须动且勤,死乃安与歇.生宜乐,死不须怕.无乐之生,不及死.对生 ...

  • 国学笔记||以德报怨的孝子促退了道德

    导语 我们都知道,儒家是讲究孝道的,可是孔子并不主张愚孝.曾皙和曾参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被父亲打了,还装作若无其事.结果孔子很生气,你怎么这么笨,父亲打你你不知道跑吗?孔子担心的是,如果父亲失手 ...

  • 5位考霸为您支招南大社会学考研之四:如何记笔记 | 南大社会

    D.考研笔记的问题 南大老师的课件有必要找到看看么? 现在开始看专业课,有点不走心,是需要边看边做笔记吗? 想请问一下学长学姐们记笔记有什么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是要记得特别细还是只需要大纲梳理就好 ...

  • 国学笔记: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和蔼态度与人交往,以平常的心应对事物:以古代贤人高尚心志自勉,厚积才能待机 ...

  • 国学笔记||《弟子规》不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

    导语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国学热".人们能意识到让少年儿童接受经典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想法是好的不代表行动也一定是好的.有的学校或其他的机构让少年儿童去读<弟子 ...

  • 国学笔记||经典的事物有哪些特征

    导语 记得前几年,有个长者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记住,能够传承几千年的东西,绝对是经典."老人家说的是书法,其实他也建议我多读<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 ...

  • 国学笔记||我们凭什么还要批判孔子?

    导语 最近,有个阿姨发了一段其他网友批评孔子的话,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这样的话是偏激的,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其实,网上这样的话很多,看了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孔子是剥削阶级思想 ...

  • 国学笔记||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

    导语 我们都知道,传说中的尧.舜.禹.商汤.伊尹.周公等人都是贤人,人们都认为他们统治的时代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从孔子到屈原,他们都把这些贤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梦想着当下的政治能够像古时候那 ...

  • 国学笔记||孔子真的轻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底层人民吗?

    导语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 ...

  • 国学笔记||评判道德,效果比目的更重要

    导语 <吕氏春秋>上有这样一则: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