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篇  中外学者纵论红山文化

(0)

相关推荐

  • 从工痕欣赏馆藏「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典型的器物之一,因其形状如马的蹄子,因此而得名.扁圆筒状,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斜口外敞,制作此器先采用管钻法,再用绳线类带动解玉砂绕玉芯切割一周相当 ...

  • 建平县富山乡.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建平县位于中国辽宁省西部,燕山山脉向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东经119°1'至120°2',纵跃北纬40°17'至42°21'.东邻朝阳市,西邻内蒙古的赤峰.宁城两市县,南接凌源.喀左两市县,北接内蒙 ...

  • 认知世事(五百八十七)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中的郁闷: 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丧失: 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灭.

  • 第四百八十七篇  通辽市大沁他拉红山文化遗址

    X 大沁他拉遗址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教来河在镇东7公里由西南流向东北,河与镇之间分布着沙丘和教来河冲击而成的平原,镇北15公里横亘着一片东西连绵数里的沙丘,遗址即分布在这片沙丘的南缘,面积约1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八十七首《燕子楼》(张仲素)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燕子楼 [中唐·张仲素·七言绝句]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

  • 第五百三十七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点和沁片

    X 许多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它们的表皮会出现一些亮晶晶的闪光点,有的如针尖般大小,有的是片状,这就是沁点和沁片.如果拿到手中观察,并在光线下晃动,在一些玉器上可以发现许多沁点和沁斑,这是金属化合物对玉 ...

  • 第五百七十七篇  长白山文化的基石

    X 图1 田子馥先生. 提出长白山文化的概念,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有人说长白山文化的本质是高句丽文化,有人说长白山文化的本质是满族文化,其实这些都只是长白山文化的表层.应当承认长白山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的 ...

  • 第五百八十一篇  红山文化有过一个英雄时代

    "从遗址的情况和考古报告看,红山文化积石冢主人位阶有序.等级分明.用玉为葬.规格较高,大多数是英雄的待遇.红山文化也确有一个英雄时代."8月30日,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辽宁 ...

  • 第五百八十三篇  怀美玉之高洁兮(杨伯达访谈录)

    朝阳人大多对杨伯达之名还较为陌生,文物考古界人士则早就如雷贯耳了.他是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博物院副院长.北京考古系玉器硕士生导师.人们都 ...

  • 第八百八十七篇  辽宋高梁河战役

    X 图1 高梁河战役是公元979年(辽乾亨元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辽与宋发生的一次大战.是年五月,宋军破太原,刘继元降,北汉亡.宋太宗还师至镇州,未及休整,即强令转兵东进,企图乘势一举夺占幽州(今北 ...

  • 第九百八十七篇  辽国的手工业

    X图1 藏友的辽代银鎏金马鞍. 图2 藏友的辽代银鎏金执壶. 契丹奴隶制时期,手工业即是重要的生产部门.辽朝各民族相互交流生产技术,手工业的许多部门出现具有特色的成就,汉人和渤海人地区的手工业尤其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