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肿痛,中医是这样认识的

冬季节我们经常会出现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是指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中医又称其为“喉痹”。
咽喉肿痛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和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疾病。任何刺激咽喉及口腔黏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牙齿或牙龈感染有时也会累及咽喉,慢性咳嗽、极干燥的环境、胃食管反流及说话声音过大同样会刺激咽喉,声音嘶哑也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中医认为咽喉肿痛的病因病机为: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
如外感风热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属于实热证;如肾阴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肿痛,属于阴虚证。若兼见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伴有寒热头痛,脉浮数,为外感风热;咽干,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为肺胃实热;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微有热象,入夜则见症较重,为肾阴不足。

对于咽喉肿痛实证的治疗以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为原则,以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穴位可以选择廉泉穴、尺泽穴、少商穴、关冲穴、内庭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廉泉穴疏导咽部之气血以治标;尺泽穴为手太阴经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少商为太阴肺经井穴。位于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0.1寸处。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
正如《针灸大成》中记载:“唐刺史成君绰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3日,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 立愈,泻脏热也。”
少商穴点刺出血的具体操作为:医者先用大拇指、食指在少商穴周围推捏几下,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再用三棱针点刺双侧少商穴,挤出血液3~5滴, 用脱脂棉球揩去。隔天1次, 3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即可。而内庭能泻阳明郁热。再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泻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的作用。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点刺出血方法同少商穴。
对于虚证的治疗以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为原则:

以足少阴经为主,穴位可以选择廉泉穴、鱼际、太溪、照海穴。廉泉穴疏导咽部之气血以治标。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跷脉的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喉咙,取之能调两经经气。鱼际为手太阴经荥穴,可利咽清肺热。三穴同用,使虚火得清,不致灼伤阴液,适用于阴虚咽喉肿痛。

除了点按穴位,还可以用中药泡水以清热泻火,如金银花、菊花、桑叶、薄荷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