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力主挖掘定陵,制造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灾难
相关推荐
-
中国考古之痛:定陵悲剧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嬉皮笑脸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考古学科学习的路 ...
-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人员挖掘十三陵时,工地来了一位古怪的老者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一直是独树一帜,有着与西方建筑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古往今来很多中国建筑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中国建筑分类中,不仅是地面上的建筑令人啧啧称奇,很多帝王陵墓也是十分精美,这其中明 ...
-
十三陵中为什么要最先打开万历那座陵墓,剩余的又为何不继续发掘
一 最开始要打开的不是定陵,而是珍贵文物更加丰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未找到地宫入口,机缘巧合的把定陵给挖了,定陵的挖掘已经对文物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之后皇陵的考古发掘就被国家 ...
-
定陵的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
世外之友 今天 十三陵是中国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天寿山下.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3万余 ...
-
中国考古史罕见发现!
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了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发掘的最新成果:遗址西区发掘出一处大型木质结构建筑遗迹,据考证距今已有4700年左右,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结构最清楚.保存最完整史前的木构建筑遗迹. ...
-
中国考古史罕见!湖南发掘出4700年前大型木结构建筑遗迹
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了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发掘的最新成果:遗址西区发掘出一处大型木质结构建筑遗迹,据考证距今已有4700年左右,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结构最清楚.保存最完整史前的木构建筑遗迹. ...
-
1956年,考古队挖掘定陵,郭沫若为何大笑?和一不起眼的石头有关
1956年,考古队挖掘定陵,郭沫若为何大笑?和一不起眼的石头有关 文 | 韦爵爷 不知道大家知道明朝哪个皇帝在位的时间最长啊?他在明朝历史上还是很有名的,他是朱元璋的嫡系子孙,他就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 ...
-
CMOS制造中的轻掺杂漏(LDD)注入工艺
随着栅的宽度不断减小,栅结构下的沟道长度也不断的减小, 为了有效的防止短沟道效应,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引入了轻掺杂漏工艺(LDD),当然这一步的作用不止于此,大质量材料和表面非晶态的结合形成的浅结有助 ...
-
前沿研究丨智能过程制造中的数据解析与机器学习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9年第6期 作者:尚超,Fengqi You 来源:Data Analy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for S ...
-
诗人郭沫若,群星璀璨的时代中创造文学的新天地
导语 "天才就像每一个人,但没有一个人和他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的时候是文化繁荣的又一个时代,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的文化巨匠,如鲁迅,老舍,郭沫若,巴金等等文坛匠人.其 ...
-
70年代中国考古大发现时期,就挖出了中山王“错”墓。中山王的“错”墓是目前发现的中山国古墓中最大的一座。整个墓呈现出一个“中”字的形状,在对其挖掘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数是战国时期的
古墓出土的文物往往要比民间收集的要精彩许多,因为人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哪怕是到了阴间也不例外.在我国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世界上存在着长生不老药,这种想法就算在现在的科学背景下都觉得是有点不可能了,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