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一课








题记:此文作者为公众号“讲地又讲理”核心团队成员之一,本文已于今年发表于《地学地理教学参考》。文中涉及到的“问题意识”与“教学相长”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此过程既有利于学生成长,又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面对我们平常教学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尬尴话题,我们要勇于并要善于利用这些原生态素材,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促进我们专业化的发展。






一、原题呈现与基于经验的解析

九寨沟景区(图1)和喀斯特高原(图2)都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素有“世界水景之王”的美誉,不仅河湖水清澈,而且景色宜人。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九寨沟“河湖水清澈”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基于经验的课堂解析:我告知学生解答此题关键落脚点在于如何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而要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之间并非简单地汇聚或偶然地结合,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定自然综合体。然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厘清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材料提到九寨沟的水文这一要素的特点是:河湖水清澈,那么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分析这一区域大气、岩石、生物等要素的特征基于整体性相互联系的观点是如何具体对湖水清澈这一水文要素的正面影响就可以了。思路理顺了,答案顺理成章的就出来了。

参考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大气要素);河湖水流量大(水文要素);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要素);植被覆盖率高(生物要素)。

二、课堂实录与我的尴尬

本以为我这思路清晰、层层推进,堪称完美的答案推理会赢得学生的掌声,并让学生心服口服,怎奈此时甲同学提出质疑:“老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请讲”,我说,参考答案中提到九寨沟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广布这一岩石要素特征是作为解释九寨沟河湖水清澈的原因,那么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喀斯特地貌广布的地区河湖水就一定清澈呢?听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答,因为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每每遇到这一问题,我都是习以为常这样为学生分析解答的,并且学生都毫无疑义。正在我左右为难时,恰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便说道:“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后踏着我感觉是此生最美妙的铃声快速的离开了这一尴尬之地。

三、潜心研究,取得真经

课后对于这一尴尬的问题,我又理顺了一下,发现对于这一问题解题思路的引导还是比较清晰的,问题是细节处理不到位,犯了主观经验主义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水流量大;植被覆盖率高,上述这三大要素使得九寨沟呈现“河湖水清澈”这一景观从因果逻辑上的推理上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但因九寨沟是喀斯特地貌区,这一从地形地貌要素直接推导出的“河湖水清澈”这一景观,基于目前学生的认知,恐怕大部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因为老师细节处理的不到位、备课不充分,最后导致这一尬尴的产生。对于这一问题,之前我的认识也是模糊的,我只是基于材料分析得到: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所以河湖水就清澈这一认识,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为了彻底搞清这一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解释,我问过“度娘”,但“度娘”上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科学的看法,因此块知识涉及到化学学科,基于学科的严谨性,我拜访了学校化学名师,取经求知,最后再回到我们地理这一圈内,最终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从化学学科角度的认识:因九寨沟处于喀斯特地貌区,而构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这一物质很奇怪,很坚硬但有一致命的弱点就是怕酸,九寨沟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区,降水多,当碳酸钙遇到二氧化碳和水时,发生了化学侵蚀,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既:CaCO3+CO2+H2O==Ca(HCO3)2

所以在喀斯特地貌区,降水对地表和河水对流经地区的侵蚀是一种化学过程,并以可溶的碳酸氢钙的形式搬运,这是喀斯特地貌区河流水体泥沙含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喀斯特地貌区河湖水就清澈。从地理学科角度的认识:喀斯特发育区因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所以地下水循环通畅,河湖水就清澈。

最后基于地理学科的修正参考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水流量大;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区(水循环通畅、可溶性岩石);植被覆盖率高。

四、我的三点反思

1.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词句可以说是对我之前对于教学相长这一认识的最真实写照。之前只是嘴上说说教学相长,心里头却仍然“师字为大”。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之前并没有用心经历真正的教与学的过程,思想上对教学相长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通过这一尬尴的一课使我深深的懂得了: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最终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2.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科交融这一课题

当前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基于地理学这一特点我们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原理时不免要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就像要解决我这一尬尴的一课中的河湖水清澈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要运用到化学学科的知识来解答,所以说今后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求我们具备以联系的观点跨学科交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

3.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当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学生掌握的资源可能比我们还要多,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质疑精神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我们仍然墨守成规,固守课本,那么我们只能成为“井底之蛙”,成为不被学生信任的庸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课前精心备课,不仅要提纲挈领,还要关注细节,不要“不拘小节”,对知识的认识不要模棱两可,浮于表面,一定要伏下身去,潜下心来,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一桶水的量。否则的话,今天我的尬尴就是明天你的尬尴。







(0)

相关推荐

  • 一场春雪,九寨沟美成了冰雪王国03

    夏日的湖水十分安静,这一池池的碧水能平息心中的波澜,不自觉想做这里潜伏的一条鱼,自由自在的徜徉在宝石般美丽的湖水之中. 看得见天空,望得见湖底,那流动的湖水如精灵一般涌动着,它来自山间,也来自天上,它 ...

  • 贵州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风景秀丽不输九寨沟

    贵州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风景秀丽不输九寨沟,景点众多值得一看 2021-06-09 18:26·旅游百宝书 我国的地域辽阔,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在国内有着非常多的风景名胜,有秀丽的自然风景,还有文 ...

  •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三大尴尬

    新课标理念把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并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以重新提出并认定,因而,语文教师的尴尬性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了. 尴尬之一:语文教师不喜欢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q ...

  • 「收藏」这一课,教你完美征服人高球低的尴尬沙坑!

    沙坑下坡球位跟常听到的沙坑打法会不一样,会容易打深,怎样处理这种球位? 重心放到左边,以左脚为支撑 开放杆面 沿着身体线上杆 瞄向目标左侧 做一个陡峭的上杆 整个挥杆过程保持杆面向上 66666666 ...

  • Vitural University 场景用语,留学生再也不担心网课尴尬

    屈指一算,各位大马留学生们已经经历了一年之久的virtual university! 看着并无好转趋势的每日大马病例数据,一些同学们甚至已经准备好云毕业了... 不管是face to face还是on ...

  • 男泌尿科医生如何让女患者不尴尬:谢谢导师为我上了一课

    在妇产科女患者遇到男妇产科医生不是罕见,毕竟一些妇产科主任都是男性.如果说女性面对男妇产科医生是一种尴尬,那么,女患者面对男泌尿科医生,又何尝不是呢?! 我的导师是男泌尿医生(我学的是泌尿外科),和导 ...

  • 哲学的第一课——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第一课--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科学?这是学习哲学的首要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总是被人混淆不清,导致学习哲学总是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很多人更是趁机浑水摸鱼,阐述问题不清不楚,甚至把哲学当做科学 ...

  • 为什么在瑜伽课上老师要我“微屈膝盖”?

    在瑜伽课上,我们有的时候会听老师说:"微屈膝盖",或者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弯屈一点点膝盖":可能有的同学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时候要这样做..因为膝盖伸 ...

  • 实训课在职业教育中究竟有多重要?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环节,学生进入或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现场,使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岗位做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将体验和经历真正的工作氛围,感受 ...

  • 如何上好第一节钢琴课

    琴教师把有关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对于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钢琴教师来说,如何上好第一节钢琴课还真有点知所措. ...

  • 李猛:哲学在现实中的尴尬

    [摘要]李猛:"我一直想,中国人写西学著作能不能探索一些非教科书式的写作方式?"于是,他选择用小说来打开一扇门,邀请读者来上一堂关于自然社会的哲学课. 李猛 "我母亲那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