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辩证法
『写在前面的话』
需求与情绪是需要我们终其一生所要关注的两大主题。
需求告诉我们到底我们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而情绪告诉我们怎么做,以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需求是人生目标的直观体现,不可不察。
『正文』
需求分个体需求、他人需求和共同需求。同时,每一种需求又分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或价值需求和价值观需求。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识别上诉需求,那么,参不透自己需求,便会困惑,看不到他人需求,便易误解,找不到共同需求,便有分歧。
所有需求,或俩俩组合,或多个组合,或者前期这样组合、后期那样组合,或始终有一个主要组合、同样多个次要组合,或次要组合逐渐上升、主要组合慢慢下降,或组合中加入、去掉或替换某个需求。
总之,没有纯粹的单一的需求,需求总是在发展中千变万化,融会贯通。
我们有我们的需求,孩子有孩子的需求。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同时错把我们的需求当成孩子的需求,而采取一些行动时,双方可能会前后进入问题区。
比如,我们常常会说“为你好”。我们的出发点是要阻止孩子的某种行为,而改为我们想要的行为,并想当然认为孩子自己并不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那么会怎样?换一种方式,又会怎样?这是需求上的一种压迫。
前天晚上九点,棉棉突然说她要画一幅面。然后,她就坐到桌子旁,开始画起来。她要是画起来,非要把一张纸画满不可,等她画完,那就不知道是几点了。可通常,她九点前,已经刷完牙,并准备睡觉了。
我想要阻止她。于是,以下是我的心理活动。
我需要善意地、心平气和地阻止她,并告诉她,已经很晚了,再晚点睡,就起不了,上学就会迟到了。我的需求是什么,希望她马上睡觉,这样才能休息好;不对,休息好是她自己的需求,与我何干。那么,我的需求应该是希望她不会迟到;也不对,她迟到,可能会影响到第一节课,也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警告或批评,但也和我没关,除非老师告诉我。
那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这时,我突然发现,我所谓的需求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而不是隐藏在海面之下真正巨大的部分。我需要进一步发现的应该是她现在不睡觉,可能给我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才与未能满足的我的需求有关。
那么,她睡晚了,可能会起不来,然后送她就会晚,晚了我也会迟到。还有,如果老师真的把迟到这件事当回事,并告知我;那么,我可能会感到很尴尬,很不好意思,给别人带来了麻烦,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可,睡晚了,并不代表一定会起来晚。
以上,是我的心理活动。
现在再来看棉棉。她认真地画着,越画越多。最后,她放下笔,站起来说,如果我起不来,爸爸明早一定要叫我。接着,她骨碌到床上,俩三分钟后,传来了轻轻地酣睡声。
当我试图和她讲道理时,她本身也会有相应的解释。这些解释本身也不全是无理取闹,有时也会让人哑口无言。
如果我们加上权威的恐吓,“你就照我说的做,没有那么多为什么!”那么,孩子可能会更加激烈的反抗,或不再言语,而是默默照着我们说的去做,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内心是不是认同的。可能当时,我们已经不在乎他们认不认同,毕竟他们听话了,我们便达到了目的。
而在“为你好”中,又存在着一种悖论,不可不重视。一方面我们认为孩子不能够明辨是非,便主动并带着胁迫地方式提供“正确”的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又以成人的视角来要求孩子,认为他们可以遵循并选择我们所提供的“正确”的方式,是因为他们也认为我们所提供的是“正确”的方式。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双标。
需求大都基于三观的认知,即什么样的信念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需求。
曾经有一个同事,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如果在你的前方有一颗雷,你会怎么办?”
或趟过去,炸了自己,给后人开路;或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把雷排掉,但也可以会伤到自己。。。
他给出的答案是,知道有雷,便绕过去,把雷留给后人。
无论哪种选择,都基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看待周围的世界。如果把每个人的需求都看成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大或缩小;然后,每个圆圈都基于共同的情景,与附近的圆圈产生交集,或完全没有关联。交集的部分是共同的需求,剩下的部分便是自己的需求。
如何识别、划分、面对自己的需求,他人的需求,共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秉持本性、认知同理、求同存异。这里不再展开。
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并不断在生活中正确处理不同的需求,这也是孩子在成长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一课。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尊重并表达彼此的需求,自己的、孩子的。
需求是矛盾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
需求贯彻我们的一生,普遍存在。抛开需求谈人生,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便是空谈。
这是需求的辩证法。
『写在后面的话』
需求可以影响,但无法强加。
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心插柳,是万万没想到。
『题外话』
隔壁爷爷奶奶说话的声音有点大。
棉棉双手做喇叭状,轻声说,你们太吵了,我要关上门了。
『日有所思』
如果有转瞬即逝的想法,最好尽快记下来。
一是记下来的东西最客观,不会被记忆刻意更改而我们自身毫无察觉;二是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可以在今后去复盘、对比自己的变化。
一END一

不得不记的一次旅行
*** 第二百四十二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