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061)“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相关推荐
-
公共场所必备的救命神器,啥时才能普及?
2020-11-11 16:24 丁香医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ID:DingXiangYiSheng),作者:张元春.Bruce,原文标题:<公共场所必备的救命神器,到底什么时候能普 ...
-
这场马拉松跑者被救活的关键不是人和体系,而是这玩意够傻
在国内,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低的吓人(<1%),那些能被救活.走出医院的,基本靠运气. 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会心肺复苏,而公共场所或社区的AED也是极为罕见.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来说,缺少了生存链中间最 ...
-
公共场所猝死,真的无法挽救?这个“救命神器”早该普及了
9月25日早上7点59分,和往常一样熙熙攘攘的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里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一名45岁男乘客在站内晕倒猝死. 该男子倒地后,两名有两名热心群众先后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站方呼叫民警.呼叫专业医 ...
-
用起来像“傻瓜相机” 关键时刻能救命——“体外除颤仪” 离我们还有多远?
最近,一条新闻刷爆了网络,说的是"北京轨道交通车站配置'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什么东西?它为何会被称为"救命神器 ...
-
“救命神器”AED,每个人都应该学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朱列玉关于AED的建议引发网友热议. 他建议在公共场所大量配置AED 像普及灭火器一样普及AED 在我国, 每年心脏骤停人数达 55 万, 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 ...
-
21科普丨每年55万人猝死,救回来的不到1%!“救命神器”AED在手你敢用会用吗?
近几年,猝死事件越来越多,患者年龄越来越小.人们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一大批常常主动或被动熬夜的年轻人也开始担心了起来:因心脏骤停而猝死这样的意外事故,会不会某天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们与猝死的距离有多 ...
-
“救命神器”需要更多人会用
01-10 10:26 显示图片 近期,"救命神器"AED配备到了昆明的机场.地铁站.超市.景区等公共场所内.媒体报道,这种新型急救设备已经有1100台在昆明市重点公共场 ...
-
全国首个!杭州为这个“救命神器”立法,特别加入“好人条款”,放心大胆用它救人!
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被誉为"救命神器",它主要用于抢救因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具备自动识别可电击心律.自动电击除颤功能,具有便携.易操作的特点, ...
-
[首藏作品](5671)破“五唯”后,怎么评价高校教师
破"五唯"后,怎么评价高校教师本报记者 张盖伦一段时间以来,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价当中,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的不良倾向,让大家反响强烈.近日 ...
-
[首藏作品](5621)别听传言! 这些硬“核”知识才是该信的
辐照鸡爪不致癌,碘盐.白衣难防辐射--别听传言! 这些硬"核"知识才是该信的◎本报记者 唐 芳辟谣"泡椒鸡爪耐储存是因为核技术"于今年元旦前夕登上微博热搜榜.很 ...
-
[首藏作品](6831)他为“节能神器”打造最强“大脑”
他为"节能神器"打造最强"大脑"◎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李宝乐匠心追梦人工业电机耗电量非常大,占整个社会用电量的60%.相比普通工业电机,用稀土永磁做的永磁 ...
-
[首藏作品](6446)以创新为引擎 浙西小县突破转型发展瓶颈
以创新为引擎 浙西小县突破转型发展瓶颈◎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图为威仕喜(浙江)流体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操作精密机床.江耘摄2021年,浙江省龙游县首次明确提出"科技龙游& ...
-
[首藏作品](6445)苏州打出“三张牌”,力促航空航天产业“高飞”
苏州打出"三张牌",力促航空航天产业"高飞"◎本报记者 金 凤500家到2023年,苏州力争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500家,产业链营业收入达600亿元,将 ...
-
[首藏作品](6444)重塑制造业之前 工业互联网平台还要跨越哪些难关
重塑制造业之前 工业互联网平台还要跨越哪些难关◎本报记者 刘 艳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③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础支撑产业还很薄弱,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软件应用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相关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 ...
-
[首藏作品](6443)抗逆转录治疗HIV效果再获实证
抗逆转录治疗HIV效果再获实证患者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差距不断缩小科技日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张梦然)由于世界范围内艾滋病检测及治疗服务越来越普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 ...
-
[首藏作品](6439)“火箭女神”姜杰:为国铸剑耀苍穹
"火箭女神"姜杰:为国铸剑耀苍穹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人物系列④◎实习记者 代小佩由于父亲在航天系统内当医生,她年幼时便接触了不少关于火箭的故事.这种缘分持续至今,她被誉为" ...
-
[首藏作品](6438)母亲节将至 给妈妈们送份养娃“避坑”指南
母亲节将至 给妈妈们送份养娃"避坑"指南◎本报记者 张 蕴辟谣本周日即5月9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当一名称职的母亲,不仅需要爱与耐心,还需要理性和科学.如今网上关于育儿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