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田埂上的文学守望

王兴国的日记和书稿。

王兴国在书房。

  

  作家王兴国的书房略显狭长,靠墙的一排书架上摆满了书,书架旁有一张小电脑桌。离电脑桌不远,是王兴国闲暇练习书法的一张小长桌。

  王兴国这些年创作颇丰,长篇小说《黄河从咱身边过》入选中国作协2015年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16年又被银川市委宣传部选定为四部文学类重点作品之一,并由阳光出版社编辑出版。

  从2007年到2019年,仅仅12年时间,他已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40多篇,加上出版物共接近百万字。今年11月,他的短篇小说集《三个人的黎明》入选阳光出版社打造的宁夏新文艺群体作品丛书,即将与读者见面。

                      写作从四十三岁开始

  “一个人的成长,就如同一棵树,既需要良好的土壤,也需要良好的培植。尤其搞文学,与其他学科比,更需要各种因素的契合才能够造就新人。因为凡事都可能速成,唯文学不能。作家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得看环境,看你迈出第一步时能遇上谁。”采访中,王兴国告诉记者。

  出生于1963年的王兴国,现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对于自己的写作,他却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一路走过来,我得感谢生活,因为它让我失去的同时,也收获很多,这么一看,我又是幸运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和身边的作家同仁们比起来,王兴国的经历可谓坎坷。他真正开始写作,竟然是在43岁开始。

  王兴国儿时聪颖异常,村口喇叭里播放的歌曲他听一遍就会唱了。懵懂之年,他读起了四大名著,甚至还读了《毛泽东选集》。

  让王兴国萌生写作念头的,是小学四年级时遇到了语文老师程量,来自上海的知青。

  程量上第一堂作文课的时候,王兴国却逃学到苇湖里找鸭蛋去了。

  后来,王兴国的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被程量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并点评,称这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这是王兴国入学4年来唯一受到的一次表扬。

  程量时常鼓励王兴国,说他很有天赋,照这样写下去,将来能当大作家。

  老师的鼓励,给了王兴国自信。自此,王兴国更加发奋读书,但家庭困难,上完初中一年级之后,他辍学了。此后,王兴国种地、打工,为生活而奔波。他至今记得,为了多挣点钱,他甚至到银川一家工厂里干过最苦最累的翻砂工人。

  王兴国坦言,28岁之前自己历经坎坷,但恰恰是因为很早就喜欢上了文学,读了一些文学书籍,便试图从阅读中寻找到自己遗失了的东西。说到底,就是想借用文字来医治心灵的伤痛。

  再后来,王兴国为了生存,又学习掌握了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给人盖房子,也承揽些小工程,日子倒还过得去。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的体能也每况愈下,便不干了。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这一辈子,理想中的事一样都没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因失落而产生的惆怅与痛苦也在逐步加码。

  看他颓废的样子,妻子开导说:“你小时候不是有个文学梦吗?这些年我见你一直在读书,那就写点东西吧,能写到什么程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句话提醒梦中人。虽然程量回城后再无消息,但那份关怀和引导、鼓励与鞭策却令王兴国念念不忘。

  于是,从2007年开始,王兴国的文学之旅便正式启程。

                            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

  王兴国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于他而言,这条文学之路,不啻是一条文学苦旅。

  “其实我在创作上曾走过很多的弯路,甚至从一开始就犯了方向性错误。起初,我觉得写小戏、舞台剧、曲艺段子,才能与经济效益接轨,或者说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淘到金。后来却意识到这是对文学创作的一个误解,也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误区。慢慢地我发现,写剧本完全不同于写诗歌、散文和小说。不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即便是自己没写好,或写完了没被采用,最起码,还能享受到创作的美妙。但剧本则不同,因为它掺杂着别的动机,或许从动笔的那一刻起,就是冲钱去的,一旦点灯熬油的劳作最终变成了废纸,那么心灵上的落差是巨大的,也就是说,这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这样的写作,也不是我喜欢的写作,若单纯为了挣钱的话,那我的路子很多,既然决定动笔写作,就不该指望拿它挣钱,尽管后来领一点稿费都会高兴得跳起来,但那是另一种感受,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快乐。”王兴国回忆这段经历由衷地说。

  其实在生活中,王兴国是个乐观豁达的人,他想说就说,想唱就唱,从不为利益得失而痛苦,目前能让他纠结的事情依然是文学,好在妻子和女儿支持他、理解他,而这份理解也给了他继续写下去的决心。

  从在县文联的刊物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短短7年间,王兴国的作品便出现在区内的多家文学刊物上,同时还忙里偷闲,为《宁夏日报》《新消息报》等副刊写了不少诗歌和短文。2016年他被银川市文联和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授予银川市民间文艺家称号,首部长篇小说也在2017年获得“贺兰山文艺奖”作品二等奖。

  成绩骄人。于是总有人调侃王兴国说,你厉害啊,这么能写!“我不承认我厉害,因为别说全国了,就是在宁夏,我也算不上厉害,我只是在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采访中,王兴国认真地告诉记者。

           一个作家的文学苦旅

  说王兴国是一位来自田埂上的作家并不为过,这些年他发表了几十篇短篇小说,其中多数都是写农村的。

  作为王兴国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黄河从咱身边过》,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写的不仅仅是农村生活,更是对黄河对土地的深情歌吟。

  《黄河从咱身边过》以土地为线索,写了一个村庄3个阶段的历史。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首先亮相的是主人公的父亲吴千,继而牵出杨万、王忆、赵金贵、潘文忠等一群人,随着他们的逐个登场,一个坐落在西北的乡村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吴千、杨万、王忆3家人最初的创业过程中,揭示出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农民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启蒙与转变。

  “主人公经历过的,作为农民,我都经历过,并且刻骨铭心,因此,写起来也特别熟悉,感触很多。”王兴国说,小说里的主人公吴千用生命开垦荒地的情节在他身上也曾发生过,只不过吴千是用背斗背,而他是用驴车拉。

  “对于土地,他是有感情的,因此他才会用心去观察它、琢磨它。兴国正是通过土地写农村、写农民,才写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村,写出活脱脱的农民形象。”一位作家这样评价《黄河从咱身边过》。

  写作这部长篇,从起初的几万字的初稿搁浅,到几年之后又拾起来重写,王兴国的付出令旁人难以想象。小说语言极具生活化,银川沿河地带的方言、民间谚语,还有贯穿于整个小说的宁夏“花儿”唱段,从中都不难看出王兴国下的苦功。

  在王兴国的书房里,码着厚厚3摞好几十本草稿、日记,尽管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有很多是写废了的,但这如同文学苦旅中的蹒跚足印,是积淀也是见证。

  王兴国始终认为,自己能够走到今天,得益于写作之路上的一次次遇见,那些在他心目中称得上是“大家”的作家朋友们是他的榜样,也是他需要攀越的标杆。

  “作家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得看环境,看气候,看你迈出第一步时能遇上谁,这个很重要。”采访中,王兴国细数很多给予他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和作家。

  “好的作品总会得到认可,不会被埋没。”已故作家李进祥这样评价王兴国,他说,兴国自己也没有被埋没,他是个农民,曾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乡下,对农村、农民、土地、风俗等都非常熟悉,这是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最厚实的土壤,也是无法丢弃、割舍的情怀。(记者 张涛 文/图)

原文刊载于宁夏日报 2019年12月9日  作者张涛

(0)

相关推荐

  • 【客都原创】生活苦旅(1) 走向大上海

           --光明絮语:珍惜生命中每一份情感,因为每一种特殊的经历都只有一次,不会再来,就算伤痛,也不完全一样. 有时候,想想,走向社会的那一刹,到底是对还是错?走出校门的那一步,到底是命运还是什 ...

  • 【三江文学】诗人 马永欢 : 水乡人的悠闲时光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三百八十三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 ...

  • 太原赵树理旧居

    我从小喜欢看课外书,小学五年级便因"读红色书籍"获奖.那时候,只要有小说就想方设法借来读,有时候看书入了迷,坏毛病太多,用手电筒在被窝里面看,怪不得早早弄了个近视眼.其中,赵树理也 ...

  • 张士伟:浩然仍然是浩然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现代人沉迷于手机阅读,一部手机收 ...

  • 【总第1262期】【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重读李凖《黄河东流去》

    重读李凖<黄河东流去>   作者/郭进拴     李凖(1928-2000)蒙古族.河南洛阳人.中共党员.历任河南省文联作家,中国作协河南分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专 ...

  • 写作如种田

    写作如种田 美文墨夜 媒体时代,爱好写作的人很多,挣钱难是他们的共同感受.我把它比作种田,那是有切身体会的. 我是1982年写文章拿稿费的,按说时间不短吧!当年一篇文章采用,起码是5毛钱,省报起码是4 ...

  • 文学原创•《​​​我走在田埂上》(散文) ​文/岳朝蓉

    我走在田埂上 文/岳朝蓉 那天,瘦哥约我们几人去中沙河文友家交流学习.上午自是学习了男主人的书法.文学作品,在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中,享受着女主人精心为我们亨制的美食. 午饭后,我小睡片刻起来,刘妹妹告 ...

  • 文学原创•《坐在田埂上听鸟叫》(二首)作者 田正文

    坐在田埂上听鸟叫(二首) 作者 田正文 是人先学会了鸟语 还是鸟先学会了说人话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 很有可能时至目前 还没有人去认真研究过 是的   没有人研究过 如此细小的问题 即便研究得有 ...

  • 文学原创 ·《我漫步在诗歌的田埂上爱着你》- 作者 快乐九哥

    我漫步在诗歌的田埂上爱着你 作者 快乐九哥 你像一朵玫瑰 散发浪漫迷人气息 又像一只彩蝶 舞动青春灿烂活力 也像一只鸟儿 歌唱美好动人旋律 祈祷和祝福 飞扬在每一个时刻里 盼望和期待 生长在每一个日子 ...

  • [三江文学] 田埂上的梦 | 老槐树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3217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玲子 校稿 :王维新 田埂上的梦 文 ...

  • 【西南文学•诗歌】杨柳清风/四川/赤足走在田埂上

    西南文学·诗歌 --微刊总第1551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杨柳清风,四川南充人. 一缕 ...

  • (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学名著常识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学名著常识练习(含答案) (1)朱自清,字 _______,号_______ ,江苏扬州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学者,著有诗文集<_______&g ...

  • ​卢加强作品:赤脚走在田埂上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赤脚走在田埂上  作者|卢加强  主编|幽梦静美 赤脚走在田埂上 田野在风中摇晃 田野在炊烟下摇晃 象摇篮 在母亲的手中吟唱 摇去我沉重的铠甲 ...

  • 浠蕲事13:赤脚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一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总看到一个跟我奶奶一般年纪的婆婆站在大队代销店门口,向我的教室这边张望,像是等她的孙子放学. 放学的时候,李个塆.刘个窑上.刘家塆.龙头塆的孩子们列队回家,依次从代销店门前走过. ...

  • 意林小作家 | | 富春七小 二年级 周宇《田埂上的梦》

    意林小作家创意写作班优秀作文系列 田埂上的梦 富春七小 二年级 周宇 在广西南宁的一个小山村,有一个男孩叫卓君,他的童年时光就是整天追着鸡鸭跑.直到有一天,他从电视上看到了迈克尔的舞蹈,被深深地吸引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