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那些年,灵璧人收割小麦的日子
相关推荐
-
小麦收割正当时,为何你的小麦会比别人少卖钱,里面道道还真不少
同样的两块邻地都种植小麦,一个品种,一个时间收割,老王卖的价钱还要比老李的贵3分钱,为何老王的收入却要比老李的少卖200元钱?这究竟是为何呢? 一年一度的夏粮抢收归仓正在从南向北一路进行,丰收的喜悦在 ...
-
7张老照片重现30年前割麦场景,能够看哭的,都是过来人
麦子又熟了,许多农民朋友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或正在收割小麦,不过,现在有小麦收割机,收割小麦并不是一件非常麻烦或十分劳累的事情.然而,在30年前,是没有收割机收割小麦的,从小麦收割到颗粒归仓大部分都需要 ...
-
机收损失每亩减少40斤
□本报记者李运海 如今,机收已成为麦收的主要方式,但是,机收造成的小麦损失也不容忽视.相关调查显示,因为机具.速度.方法等原因,有的机收损失甚至高达10%.如何减少机收损失?6月1日,在新郑市观音寺镇 ...
-
图说丨海原打场六步曲,带你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4 . Jun 在禾场上将收割的麦子.稻子.高粱等脱粒的过程叫打场.场地要选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样把脱粒后的粮食摊开,蒸发快,粮食容易去掉水分,以利于存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一般堆有夏田作物和秋田作 ...
-
小麦将熟,你吃过如此美味的烧麦子吗
河南是重要的小麦产区,记得小时候,每到麦子将熟的时候,家乡人会掐一些麦穗回家,放到火上烧,然后将麦粒搓出来直接吃或者做成各种吃食.由于麦粒尚未长硬实,吃起来绵软.筋道,吃完后满嘴的浓郁麦香和烧烤味.所 ...
-
怎么样判断小麦是否成熟?什么时候收获产量高品质好?
再过个10天左右,小麦就该收获了,不过怎么样判断自家地里的小麦是否达到成熟期,有些朋友判断的不是很准确,一般都是看地里小麦都黄了,邻居家收,自家也趁着一起收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小麦适期收获, ...
-
小麦的前世今生(粮丰)‖《济源文学》2021(067)
小麦的前世今生 粮丰 在豫北小城济源长大并从事了40年的粮食工作,我对小麦有着别样的感情. 无比期待的白蒸馍 小时候,最期待的是什么时候能吃上小麦粉做成的白蒸馍或者捞面条.白米饭连想也不敢想. 冬春时 ...
-
青未了|父亲是一株麦子
文/张呈明 父亲常说,他是一株种在田野里的麦子. 过了好多年,我才真正明白了父亲这句话的含义.然而,这个时候,父亲早已长眠在了他奋斗了一生的黄土地里,而我,也站成了一株坚强的麦子. 麦子被妥妥地播进耕 ...
-
冯芙蓉:收麦记|故事
白冬平: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散文 文/冯芙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立夏之际,田地间的麦穗就呈现出绿黄相间,一阵阵清风吹过,只见层层叠叠的碧波金浪随风涌动,如漫天霞光相映大海潮起的海浪,好一幅美不胜收 ...
-
【灵璧记忆】在灵璧版图消失的这个地名,有多少人知道?
学栋乡和学栋人民公社 文/同龄人 这是灵璧县人民政府命名的一个地名,也是 灵璧县地名文化中最应该记载的一个地名.因为这个地名与灵璧县的一位英雄人物有关,这位英雄人物就是灵璧县九顶区高圩乡堌塘村泥湖庄人 ...
-
【灵璧记忆】在灵璧,童年里我最喜欢的玩具是这个——
灵璧记忆 翻 纸 花 文/金陵 惊头一棒响锣开, 丢地却成七子台. 仙子繁花随手变, 七十二花竞相开. 这首歌谣唱的是传统玩具--翻纸花. 翻纸花无法令人忘怀的美丽,是成年人遗落在童年的一个梦.是一 ...
-
【灵璧记忆】在灵璧,曾经借这两样东西不用归还,你知道吗?
农村老人常说,这两种东只能借,不能还,这个讲究你觉得有道理吗? 文/乡村农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国由于彊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素有"十里不同俗,一地一风俗"之说,各地的 ...
-
【灵璧记忆】回忆那些年,咱们灵璧人割麦子的场景
又到麦收季节 文/尚旭霞 又到麦收季小满过后,天气变热,杏儿黄了,大麦收过,小麦再晒几个太阳也可以收割了. 得知母亲还有两亩地的小麦需要收割,说真的,极不情愿去帮忙.小时候,几十年前的午收,几十亩的劳 ...
-
【灵璧记忆】40岁以上的灵璧人,您对生产队长的概念,这里爆料了!
生产队长的信任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农村的集体资源.财产属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的经营核算单 ...
-
【灵璧记忆】那些年,灵璧老辈人如何过“腊八节”
"腊八节"随谈 文/乡村农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昨天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 腊八节,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据传说 : 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 ...
-
【灵璧记忆】灵璧人记忆里的货郎
货郎(又名换荒的) 文/乡村农夫 波浪.波浪.波波浪浪--废铁.碎铜.旧鞋底.破布条拿来换针.换线.换糖豆--在我儿时,天天都能听到这种声音,这就是走乡穿户的货郎(又名换荒的),手摇波浪鼓,嘴里在吆喝 ...
-
【灵璧记忆】挖洼泥(灵璧人老辈人的记忆)
挖洼泥 文/赵秀永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说起挖洼泥,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当时生产队是大集体,土地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种子低劣连年复种,土地脊薄全靠很少的人畜粪便,和少的可怜的农家肥.又没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