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王阳明,为何没有得到重用,进入权力中心

王阳明出生在一个显赫世家,其父亲曾中过状元,据传他出生的时候,上天警示,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一直到五岁,王守仁都不会讲话,但是却已经能将祖父所读之书默记。

王阳明二十二岁中举,此后屡试不第,一直没有高中进士。期间诸多与其交好的朋友,以及很看好欣赏他的长辈,对于他的失败都纷纷劝慰。让他不要灰心,这次不行,下车一定能行。而王守仁自己则并不拘泥于科举的失败中,他说:“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早年的王阳明并没有开创自己的思想学说,而是赞同朱熹的“格物致知”,他想要实践“格物致知”的思想,因此便对着开始“格”竹子,一连对着一大片竹子好几天,期间不吃不喝,想要知道竹子的真理,但是却毫无所获,不仅如此还因此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之后,王守仁便对朱熹的思想产生了怀疑,最终开创出了自己的思想学说。王阳明开创的“心学”比在政治上的成就要高, 孙中山曾经说过:“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由此可见王守仁的影响力。

在政治上,王阳明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虽然功绩颇多,但是却一直都没有进入内阁。许多人对此颇有疑问,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是什么阻挡了王守仁进入内阁呢?
大明要想入阁就一个门槛“非翰林不得入阁”,内阁是明朝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单位,内阁主要负责对于全国各大事务的统筹规划,可以说内阁拥有着决策国家大事的权力,而能够进入内阁的大臣往往都是德高望重,在处理正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权力自然也是非常大的。《明史·职官志》:“内阁固翰林职业”,霍韬也说过:“至今入阁,拘定词林一途。”王阳明虽然是大明最牛的哲学家,思想家,但是是以参加礼部会试考了个二甲第七名进入仕途,没进翰林院。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驾崩,世宗即位。六月十六日,因王阳明扫荡叛贼使地方上得以安宁,立了大功,朝廷新政之际,世宗遣特使前来下旨,将王阳明召回朝廷,褒奖其功绩,并命其辅佐新政。七月行至浙江省钱塘时,遭朝廷辅臣阻拦,不能继续上京。朝廷任命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辅臣阻止王阳明上京的理由是,因武宗国葬,资费浩繁,不宜行宴赏之事。据说当时阻拦王阳明上京的辅臣是身居要职的大学士杨廷和。
杨延和倒台之后,王阳明的机会应该来了。但是 “大礼议”的事情。王阳明不仅没替嘉靖说话,反而写了几首诗讽刺嘉靖和大臣们闲的没事瞎忙乎。得罪了嘉靖。得再加上王阳明战功越来越大,成功开创“心学”并著书立说,传播思想追随者越来越多之后,皇帝也不免会心生顾忌,嘉靖三年当吏部想皇帝举荐王守仁,认为他才堪将相,当处内阁秉机枢时,皇帝也没接受这个建议。

如果王阳明能够入阁成,以他的治政能力,学术影响力,他的开拓眼界,也许明朝的风貌会大不同一样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