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锭子为何身价高?有讲究!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中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2元左右,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755.2元。

  由于历代银锭都是用开放式模具制作,银水在缓慢倒入模具中之后,锭面就会形成这样的涟漪状的锭面波纹。有的波纹不明显,这跟银水倒入时的温度和工匠的制作习惯是分不开的。基本上每个朝代和地区追求的效果不一样,就会都一些细微的差别。当然,如果银锭成色低于八成,很难形成波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代的银锭已经被广大收藏者所喜爱,成为有价值的收藏对象,对于每一位喜爱钱币的收藏者来说,为了收藏到一个质量很好的银锭花费大量的钱也是非常值得的。想要收藏银锭就需要大量了解一下其发展历史,这也对收藏是很有价值的。

  白银作为称量货币的性质所决定的,收藏时一定要注意。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

  银锭简介: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冶罪。但政 府发钞铸钱(见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银钞之间、银钱之间都有一定比价,同年定价,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明英宗即位后,放松用银的禁令,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并减少各种纳钞项目,以米银钱当钞。正德十年(1515)铸银锭《明史》记载,此时“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成化以后,田赋、商税、盐钞、匠役以及言俸等项收支中,折银的范围日趋广泛。银两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清代是中国银锭最为流通且银两制度日益确立的时期,可是近代银两制度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却是一种落后的货币制度。首先,近代世界已经进入金本位时代,白银已是普通商品,价格波动较大;第 二,近代银锭只是一种计重货币,交易繁琐;第三,近代银锭的计值是两、钱、分、厘等重量单位,而没有像英镑等货币一样成为纯粹的货币单位。银锭必将要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淘汰。一直到光绪十六年(公元190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东造币厂冲压出流通版“光绪元宝”银币,各省继之,银锭开始被银元取代。社会上逐渐流通起来的银元种类有广东造币厂领头所铸的“龙洋”、民国三年起天津造币厂所铸的“袁头洋”、南京、武汉造币厂所铸的“中山洋(小头)”、“帆船洋”等。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国民政 府废两改元,银锭才最终退出流通领域。

  清朝前后履历了快要300年的生长,跨越了几个世纪,不管是经济的生长照旧国力的郁勃水平都是到达了亘古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生长的壮盛时期。作为清代常见的硬通货之一,清代银元宝各人在平时的电视剧中照旧很经常见到的,而这些银元宝在履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现在已经成为珍藏市场的珍品。

(0)

相关推荐

  • 银两鉴定相关学识

    由于历代银锭都是用开放式模具制作,银水在缓慢倒入模具中之后,锭面就会形成这样的涟漪状的锭面波纹.有的波纹不明显,这跟银水倒入时的温度和工匠的制作习惯是分不开的.基本上每个朝代和地区追求的效果不一样,就 ...

  • 古代银锭子明年变化趋势怎么样

    明代的银锭铭文较少发现戳记的.除"金花银"之外,一般都是錾刻.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尽管有序,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杂乱. 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 ...

  • 古装剧里大侠吃完饭放下银两就走,但在古代店家会让你走吗

    作者: 九鱼亭   校正/编辑:莉莉丝   在各类影视剧中,会经常出现一个场景,大侠们到饭馆吃饭,为了彰显飒爽.雄武的姿态,吃完饭后放下一锭银元就走,换言之,那就是不用找了,剩下的是小费.店小二则眉开 ...

  • 银两欣赏之让人陶醉!

    在中国历史上,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时间并不长.从先秦到唐代早期,白银和珠宝.黄金等一样,只是被视为一种贵重财物.在唐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发挥一些货币职能,被用于赏赐大臣.政 府开支.上交税款等,而极少在日 ...

  • 银两鉴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代的银锭已经被广大收藏者所喜爱,成为有价值的收藏对象,对于每一位喜爱钱币的收藏者来说,为了收藏到一个质量很好的银锭花费大量的钱也是非常值得的.想要收藏银锭就需要大量了解一下其发展 ...

  • 银两逆市升温

    据历料记载,中国镇库大锭清代只有湖北铸有100两的镇库银,目前不知去向.而明代500两的镇库银,1900年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去,早已不知去向. 明代银锭的铸造工艺体现了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价值.白银 ...

  • 为什么禁烟大臣是林则徐?因为他发现了鸦片背后的货币战争

    从乾隆开始,历代清朝皇帝都是主张禁烟的,但上百年以来,流入中国的鸦片反而越来越多.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主持禁烟.林则徐不负重望,在广州查获两万余箱鸦片,并在虎门彻底销毁. ...

  • 银两鉴定主要看哪几方面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 ...

  • 古代银锭子收藏何去何从

    历朝历代中,银锭的种类都是不统一的,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 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 ...

  • 古代银锭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升值潜力不可估量!

    我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 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 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 ...

  • 古代银锭子收藏爱好者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在汉代之前已经兴起,各朝各代对其造型并没有统一规定,只要保证质量和确定流通就可.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以铤为主,形 ...

  • 古代银锭子入门篇

    银锭即熔铸成锭的白银,是古代基础货币,始自汉代.银锭在宋朝以前称银铤,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到了清代作为主要货币流通,1934年正式退出货币领域.银锭以"两"为 ...

  • 古代银锭子如何进行真假鉴定

    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

  • 古代银锭子如何鉴定?市场价值如何?

    明朝前期,银铤形制基本继承元代稍起翅的平板束腰器形,以洪武.永乐.宣德等时期最 具代表性;此时期,全国铤形基本一致.明朝后期,大致在嘉靖朝及其以后,白银货币由束腰平板稍起翅的银铤形制演变为束腰增厚起翅 ...

  • 古代银锭子如此火热

    近两年明清银锭价格的火速上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收藏者,也造成了银锭价格的极速飞涨.拍卖市场上一鸣惊人的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五十两银锭以10.6万成 交,再次肯定了银锭&qu ...

  • 古代银锭子你知道么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 ...

  • 古代银锭子难鉴定真伪?一招就能让你买的放心!

    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 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时代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形制特征,比如说,同样是五十两的银锭,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