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之死

(0)

相关推荐

  • 枣祗:屯田这事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粮食对人们生活十分重要,古今都不例外,"断粮"也是战争中常见的手段,粮道.汲道都是要重点保障的.本篇就来聊聊枣祗zhī. 案<晋书·枣据传&g ...

  • 《三国志·卫觊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学称.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茂陵令.尚书郎.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至长安,道路不通,觊不得进,遂留镇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 ...

  • 荀彧:欲解愁肠,减尽荀衣昨日香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算是旧事重提,荀彧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个完美形象,他的逝世也历来为众人叹惋,来聊聊关于荀彧的退场方式. 荀彧作为颍川荀氏的子弟,自身才能又足够出众,还为曹操推荐了众多颍川 ...

  • 论曹操(下)

    论曹操 反面 REVERSE 正面 OBVERSE 文字|郭    深 排版|毛七七 02 名人 高评 ① 其实在<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简短而精炼.原文是:"太祖少机警,有权 ...

  • 延津之战:曹操诱敌深入,斩杀袁绍一员大将,具体是谁呢?

    纵观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军事交锋中,延津之战是继白马之战的另一场重要战役.与白马之战类似,延津之战亦是官渡之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前哨战"之称. 在此战中,曹操采纳谋主荀攸的诱敌 ...

  • 高贵的“反动派”:荀彧之死为何令人意难平?| 三国专题

    本 文 约 8780 字 阅 读 需 要 24 min   @该音频系AI合成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光禄大夫荀彧在寿春的魏军军营里,收到了曹操送来的一个食盒,里面空无一物.曹操几乎已经在向荀彧 ...

  • 读通鉴(225)荀彧之死

    读通鉴(225)忠奸之臣 注:周瑜的战略是拿下巴蜀,再平定凉州,通过凉州北伐,曹操也觉得凉州始终有巨大的风险,曹操拿下凉州,西蜀就自然平定了,这是当年光武帝的路线,先定凉州再拿巴蜀. 曹操谋划先取汉中 ...

  • 读不透荀彧之死,谈何读懂三国?荀彧之死代表了三国的政治主线

    前言:荀彧之死发生在三国历史的中后期了,对于这种掐头掐尾的人物事件的评述其实一件很麻烦也很艰难的事情.但是,荀彧之死在三国历史上是极具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性的事件,对其正确解读对于改观传统的三国历史印 ...

  • 荀彧必须死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沛国樵县,曹操老家府邸. "咚-咚-咚",外面打更的声音又来了,入夜已深,已是三更天了. 这黑黢黢的院子,唯有一间房间还亮着昏暗的灯光.北方的天气自入冬 ...

  • 荀彧是病死的还是服毒自杀的,与曹操有何关系,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三国志 荀彧传>: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后汉书 荀彧传>: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 ...

  • 荀彧、崔琰、杨修,其实都死于一种共同的身份

    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而后两年,袁绍忧郁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曹操以少胜多的光荣战例,进而完成统一中国北方的宏图大业,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以曹操 ...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在后宫过夜,皇太极知道后去质问第二天就死了

    顺治六年,是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第一年.不幸的是他妻子在一个月后去世了,之后多尔衮便纳娶了当时已经去世两年的豪格的遗孀.在多尔衮在世的时候没有因此事掀起什么风波,但是多尔衮死后,在 ...

  • 中国沸腾!再捐100亿,那个“死磕玻璃”的土老头,疯了!

    我是甜瓜. 5月,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福建. 高新区南屿镇,旗山南麓,闽江西岸, 这里毗邻福州大学城,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福州"小中亭"之称. 福建人曹德旺,正式宣布:出资1 ...

  • 北魏实行了“子贵母死”制,为什么反而出现太后专权的情况?

    本 文 约 6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6 min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项奇葩制度--"子贵母死",意思是北魏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他的生母必须被赐死,以防止外戚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