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黑为墨,白为纸,
三笔两画,神韵皆出,
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留 白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
惜墨如金,计白当黑。
寥寥数笔丹青,
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
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
对中国人来说,
留白不仅仅是创作的艺术,
更是我们追求的生命艺术。
正所谓: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是老子的“道”,
留白,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01 
 画中留白,妙在无墨处 
清代书家邓石如说:
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以白当黑,奇趣乃出。
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
观齐白石的虾,能感受到水的清澈;看徐悲鸿的马,能体味到风的呼啸。
赏马远的寒江独钓,能领略到大江的烟波浩渺。
一叶小舟,一个渔翁,船的周围有几圈水波纹,除此之外,满纸空白。
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仿佛看到了江河辽阔,烟波浩渺,看见了远处云雾缭绕不知归处。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
不着一墨而意境全出,是一种“无物胜有物”的境界。
正因为留白,中国画里才有了一袍春风,一江碧波,一身缥缈与诗意。
让人们在其中腾挪想象,品味无穷之趣。
▲八大山人《鱼》
▲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
▲唐寅《湖山一览图》局部
 02 
 艺术留白,尽是风流 
其实除了绘画,还有书法、诗词、音乐、建筑,都离不开留白。
正如古人所言:“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
贾岛所作《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诗不着“隐”字,但隐者和大自然早已融为一体,让人充满遐想。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中所构筑的空白,给人以空灵幽远的意境。
《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无一不是一唱三叹,浓淡得当,疏密有致。
同样的,插花中,一枝一叶,处处应运而生,错落有致。
中国画留白和线描之趣味糅为一体,风情呼之欲出。
有位建筑师曾说,“留白是一种减法的美”。
中国建筑的留白,以徽州建筑为最。
素色的背景,大面积的留白,让人仿佛置身山水画中,回味无穷。
中国有句老话:言有尽而意无穷。
艺术的留白,不在于让我们看见更多,而是让我们只看见最重要的美。
不必一一说破,反而留待我们去想象、去填补、去思索更加回味无穷。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03 
 人生留白,其韵无穷 
留白不仅是创作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庄子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旷的房间更敞亮,如若堆满杂物,光线便难以照进屋子,心灵亦如是。
学会给心灵留白,有时能让你摒弃烦恼,迈入更广阔的境界。
禅宗有一种境界,叫做“花未开全月未满”
意思是说,花在没有完全开放,月亮没有完全圆满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
这会使我们的内心仍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留白”。
留白,是一种“取舍有道”的人生智慧。
懂得放下繁华,回归到生活的本真。
正如陶渊明,辞官归隐,畅游山水之间,尽享逍遥,在松间明月下,回归生命的质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那些曾经忙碌喧嚣的日子,恍如隔世,唯有当下这份闲适的生活,才是真真切切的。
活了大半辈子,会发现有些东西是可以舍弃的。
“留下的,应该就是最重要的那个。”
留白,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态度。
林语堂也说:“看到天上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现代社会中,人们总是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心灵浇浇水,不能让心死亡。
没有奢望,顺其自然,尽其本步而游于自得之场。凡事七分,刚刚好。
于无画处观景,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心处参禅。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书画有留白,
意境益显雄浑深邃,
山河有留白,
天地愈显浩然伟岸,
人生有留白,
便不为物役,不为处境所拘,
人生的天地便会更宽广。
生命需要留白,
那是经历世俗后拥有的智慧,
学会给自己留白,
那是返璞归真看花开花落的洒脱。
留白,
是为了在这浮华的人世间,
为自己开垦一方净土,
在那里,栽花、种草,
终有一天,四季花开。
(0)

相关推荐

  • 问道禅意境—张兆羽中国画

    问道禅意境-张兆羽中国画 先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化修者,是一个艺术觉悟的禅师. 禅宗有"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之说,先生如是,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亦如是.扫地僧 ...

  • UC头条:美术研究|禅宗美学: 一幅国画的意境便是一幅画的灵魂和核心!

    摘要:禅宗思想演化于印度传入我国的大乘佛教,禅在梵语中的意思是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禅宗美学对国画意境彩响深远,甚至在某一历史时间段内还曾经主导过国画的发展.国画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代代禅师对禅宗 ...

  • 盆景的意境

    盆景最难得的是比例和意境.比例是盆景之根,意境是盆景之睛.上一篇书法绘画与盆景中,已经说过了盆景的比例.这一次就聊聊盆景的意境.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是中国古典美 ...

  • 喜迎元宵佳节 当代书画家何春良作品赏析

    <松风水月> 见山是山之浅见 --何春良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复见山又是山.这三句话一步一重天,有道.禅之意,也体现了绘画从技法,理法到心法的三种境界. "见山是山" ...

  • 七夕诗词|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农历七月初七日, 传统的七夕佳节. 传说这一天, 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故有"鹊桥相会"的传说. 这一天,也是乞巧的日子, 灵巧的女孩子们会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以及美满的姻缘 ...

  • 最美的七夕诗词,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樱之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公众号 鹊桥仙 哈辉 - 关雎 七夕 鹊桥仙 宋 秦观 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 ...

  • 最美七夕诗词: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一天一首古诗词 108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

  • 最美的七夕诗词,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听唐诗宋词 公众号 欢迎您 去听唐诗宋词 ............................................................................... ...

  • 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刘织女是王母的外孙女,牛二郎是人间的一个孤儿,后两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玉帝大怒,就把织女抓回天上,牛郎在后追赶,王母拔出金簪,画成天河,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每年乞巧节时,喜鹊搭桥让两人相会一次.乞巧 ...

  • 木梳,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一把木梳,万丝情缘. 当今社会 文化的温度 又重新在你我心中泛起 一把有温度的木梳 梳理你我万丝情缘 无论长发及腰也好 还是短发洒脱也好 都离不开梳子的精心呵护 它无声无言温柔相待 你默默梳理情丝缠绵 ...

  •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链接 "北斗""天问""嫦娥""天宫"--每一个命名都蕴涵着传统智慧和对未知的探索这些浪漫的命名源自哪里又包含着怎样的寓 ...

  • 瓦当,中国人才懂的美!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 ...

  • 一框一景,中国人才懂的诗情画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