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解放长春轻描淡写,卫立煌2句话道出老蒋内心
相关推荐
-
起义、投诚、投降,究竟有何区别?周福成就是反面教材《大决战》
大决战:起义.投诚.投降,究竟有何区别?周福成就是反面教材<大决战>中,辽沈战役发展到沈阳战役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乘飞机逃往关内,沈 ...
-
《大决战》以花换钟,宋美龄的策略,无声地影响着老蒋,局势已变
<大决战>剧照 文:青源阳阳 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热播,局势动荡,针锋相对. <大决战>热播,似乎是<叛逆者>的续集,然而却超越了后者,由唐国强,王 ...
-
长春和平解放的功臣,建国后主动要求回家务农,三年后却被处决
解放战争期间,长春是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吉林的省会,在东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四平,下一步即将解放长春.当时长春虽然有10万国民党部队,但却与周边的城市失去联 ...
-
郑洞国问许世友:我亲眼见你挥刀杀入师部,为何突然撤了
郑洞国问许世友:我亲眼见你挥刀杀入师部,为何突然撤了
-
高希希版《大决战》细节错误的不完全吐槽
<大决战>的硬伤那叫一个多啊,简直三天三夜都吐不完的槽. 范汉杰本来有胡子,不戴眼镜,结果弄成了戴眼镜,胡子却没有了. 蒋介石对陈布雷的称呼,从来都是布雷先生,没有叫训恩这一说,硬让蒋介石 ...
-
《大决战》郑洞国生死一波三折,傅作义不敢苟同,蒋介石越描越黑
<大决战>剧照 文:青源阳阳 蒋介石心目中的力缆狂澜的人就是杜聿明. 电视剧<大决战>已经更新到第22集,自从锦州被破已经,蒋介石已经不寄希望于其他人,而他心目中能够力缆狂澜的 ...
-
他是东北解放的情报功臣,建国后主政中央情报总署,官至正部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开打.电视剧<大决战>,位我们展示了辽沈战役的壮丽画卷,杜聿明.郑洞国.曾泽生.卫立煌.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一串名字,成为了辽沈战役最好的注解. 鲜为人知的是 ...
-
他毕业于黄埔一期,1948年被挟持起义,去世后国共两党都为其追悼
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非常融洽,因此也有不少两党人士在那段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典型的就是黄埔早几期的同窗情. 奈何个人的感情始终比不上革命大局,后来很多同学因为信仰不同在战场上刀兵相见,这 ...
-
特务们天天打杂牌军小报告,等该军真的起义,兵团司令反而不相信
编辑搜图 ▲长春守军司令郑洞国 编辑搜图 ▲辽沈战役形势图 副师长告发全军即将起义 1948年10月16日晚10点,驻守长春的国民党军最高指挥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 ...
-
长春被困的守将郑洞国收到两封信,看后泫然欲泣
解放战争中的长春围困战,读者诸君耳熟能详,其艰难程度本文也不想涉及,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跟长春守将郑洞国收到的两封信有关. 黄埔一期生郑洞国被他的第四期师弟麾下一连围困了五个月(从五月到十月),内无粮 ...
-
郑洞国以“忠厚老实”出名,最后一次却把蒋骗了!
1948年10月,锦州战役结束后,长春成为一座城,城内的国民党守军纷纷与围城的解放军进行联系,准备起义.投诚. 可是,城内的第60军和新7军与解放军接洽,撤出城了,长春城的最高军事长官郑洞国还是坚持不 ...
-
廖耀湘被俘后很不服气,刘亚楼将军请出一个人,他看后连敬三杯酒
廖耀湘是国民政府的一个高级将领,他在辽沈战役中败得特别凄惨,原本他想化妆逃跑,结果因为化妆技术太过恶劣,被我军很快抓了起来,身份暴露之后,廖耀湘非常的抓狂,但是他也没有继续否认,而是非常骄傲的对别人说 ...
-
黄埔一期生中,两岸同时为他举行追悼仪式的,除了杜聿明就是此人郑洞国
1924年,黄埔军校开始秘密招生,经过预考和正式的考试,总共有470人从12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350人为录取,还有120人为预备录取,除此之外,四川送来部分人.湘军讲武团送来158人并入. 后来, ...
-
解放哪座城市,十万大军包围十万大军,第一兵团对第一兵团?
辽沈战役之初,林总主张先打长春,主席指示先打锦州.经过权衡,林总最终决定先打锦州,放下长春.放下长春并不是置长春于不管不问,林总派出了一位大将坐镇,包围长春. 说来真是巧合.当时国民党在长春的守军共两 ...
-
解放后郑洞国妻子不愿去北京,离婚后嫁资本家,20年后再与郑相见
郑洞国,字桂庭,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东征和北伐,也是国民党将领中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军人. 郑洞国将军一生戎马,功勋卓著,为祖国的繁荣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