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跳崖的白颊黑雁,让人震撼泪目!

白颊黑雁

若不是摄像机拍下,谁敢相信大自然竟如此残酷,这就是生存吧!

2021-03-27 10:22

若不是摄像机拍下,谁敢相信大自然竟如此残酷,这就是生存吧!

在大自然中经常会有一些让人非常意外的事情,对于一些特别喜欢去到大自然里探险的人来说,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自然的残酷。若不是摄像机拍下,谁敢相信大自然竟如此残酷,网友看后表示:这应该就是生存吧,下面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吧。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为了能够生存,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练,白颊黑雁就是其中一种,它们在出生后的两天就需要接受一次非常严峻的生命考验,必须要经历了这次考验,它们才能够更加坚强地活下去。

一般来说,白颊黑雁会将巢穴建立到悬崖之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天敌的侵扰,只有这样,它们也才能够再次安全的生活下去,但正是因为居住位置的特殊性,白颊黑雁的出行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在危险的时候必须要从悬崖上飞下来,这也成为了训练白颊黑雁飞翔的一种方式。

在白颊黑雁出生不久之后,它们的爸爸妈妈就会将其带到几十米高等悬崖上面,然后将其扔下,这些白颊黑雁在摔落的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地扑腾翅膀,这样才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也只有这样,白颊黑雁才能够慢慢的学会飞翔。

但是总有一些白颊黑雁的运气不是那么好,它们在衰落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撞到了半山的岩石,因此这种方式死亡率是十分之高的,不过只有通过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才能够让白颊黑雁学会生活,小编觉得,或许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用生命跳崖的白颊黑雁,让人震撼泪目!

2019-10-19 06:19

白颊黑雁身长58- 70厘米,翼展132- 145厘米,体重1400-2400克,寿命19年。羽色为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色灰,面有白斑,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黑雁,颈部和胸部黑色,小脑袋纯白色,有灰色条纹环绕并与非常苍白的下体形成对比。腿和臀部是黑白双色相杂,嘴黑色并在眼睛前形成一块明显的小三角。

在美丽的格陵兰岛上栖息着大量的白颊黑雁,它们白白的面颊,黑黑的羽毛,极其漂亮。当然,它们也是野兽猎杀的目标。为了躲避野兽的捕杀,它们只好把巢穴建在了悬崖峭壁之上。

一对白颊黑雁夫妻有了爱情的结晶,妻子产下了5枚卵,开始孵化,丈夫则在周围警戒,驱赶其他觅食的大鸟。经过20多天的孵化,5个小宝宝破壳而出。它们全身长着丰满的绒毛,仅仅几个小时,就会蹒跚学步了。

父亲和母亲守护在它们身边,看着它们跑来跑去。这让人有些不解,爸爸妈妈怎么不去觅食喂养孩子呢?原来,白颊黑雁就是这样,它们不像其他的鸟一样叼来食物喂进小鸟的嘴里,而是领着孩子自己去觅食。果然,看着5个孩子能欢蹦乱跳了,它们要带着孩子们到海边觅食了。然而,高高的悬崖峭壁,父亲母亲能够轻而易举地飞下来,但只有绒毛的小宝宝们还没长出飞翔的翅膀,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父亲母亲让它们从悬崖上跳下去。望着陡峭的悬崖,小宝宝们害怕,没有一个敢往下跳。父亲母亲鼓励它们别怕,并做出样子,率先跳了下去,然后,在下边仰望,等待着孩子们。

看到爸爸妈妈勇敢的样子,小宝宝们终于鼓足了勇气,也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去。虽然连滚带爬,可它们成功地来到了爸爸妈妈身边。然而,只有4个跳了下来,还有一个在悬崖边上踱来踱去,无论如何都不敢往下跳。此时,早已觊觎多时的大鸨飞了过来,一口叼走了那只可怜的小雁。无奈的父亲母亲只好领着4个孩子觅食去了。

有时候,面临危险,勇往直前才能觅得生路,畏缩不前就是死路一条。有时候,危险就在你我的身旁,只有具备了战胜危险的勇气,方能无所畏惧。有时候,困难与挑战与生机并存,为了那一线生机,再大的困难与挑战均不在勇敢者的话下。

看完泪目!生命如此伟大和不易!常常听的很多人看天空的飞鸟,悲叹自己不如一只鸟儿自由!你只看到鸟儿振翅翱翔,却未曾看到它在不会飞之前的一次一次跌撞……

BBC纪录片《生命故事》——白颊黑雁

来源:世界地理频道 微观察者网

让幼鸟饿几天,再“逼”它们跳崖,为什么白颊黑雁如此“残忍”?

发布时间: 20-11-26

10:31

公元10世纪,一名绰号叫“红发埃里克”的海盗,意外发现了冰岛附近一块绿油油的水草地,于是他回到家乡后便跟人讲:“我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

这片大陆就是“格陵兰岛”,在丹麦语中寓意为“绿色的土地”。

格陵兰岛是全球最大的岛屿,约84.7%的面积都被冰雪覆盖,其部分冰层厚度可以达到2300米,跟南极平均冰层厚度差不多,但在格陵兰岛西部,因受暖流的影响,这片区域气候温和,水草丰盛。

由于格陵兰岛整体气候环境严峻,大部分地区又处在北极圈以北,所以此岛反而成了很多生物的天然避难所,到了夏季大量鸟类都会来此繁殖。

其中有一种鸟,在繁殖期会将巢穴筑在远离地面的悬崖峭壁之上,在成功孵化幼崽之后,又会故意让它们饿两天,然后“逼”着幼崽跳下悬崖,注意不是飞,而是真真正正的跳下去,如果运气好,就能活下去,如果直接摔死或者摔残,那就只能“全剧终”了!

这种鸟就是白颊黑雁。

简单了解一下白颊黑雁

白颊黑雁的身长约60厘米,体重在1400~2400克之间,羽毛由黑、白、灰三色组成,由于头部为纯白色,颈部及胸部为黑色,所以被取名为“白颊黑雁”。

白颊黑雁主要生活在河口、港口、海湾区域,它们的主要食物有嫩芽、叶、茎、植物种子等等,有时候也会吃一些农作物,妥妥的素食主义。

幼雁在2~3年后会达到性成熟,在完成交配后,雌雁会单独孵卵,雄雁则在巢穴附近保护配偶,当双方出去觅食时,它们会用绒毛及杂草将巢穴遮蔽起来,如果在孵化过程中遇到外敌入侵,白颊黑雁绝不会丢下后代,它们会跟入侵者对抗到底。

不过白颊黑雁在孵化过程中出现入侵者的情况很少很少,因为它们会将巢穴筑在悬崖上,像北极狐等生物,很难找到并靠近白颊黑雁的巢穴。

值得注意的是,幼雁只有在孵化后的40天之后,才会逐渐掌握飞行的本领,所以在此之前,它们选择跳崖,是真的跳崖,而并非长辈鼓励幼崽飞行!

不成功便成仁的幼鸟

当格陵兰岛的春季来临时,大量鸟类都会选择来此繁衍后代,白颊黑雁自然也在其中,它们通过长途跋涉到达格陵兰岛,匆匆吃完一些青草嫩叶之后,就会四处观察,最终确认筑巢所在地。

根据白颊黑雁以往的经验,它们的鸟蛋会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觊觎,比如北极狐或者其他鸟类,所以它们会将筑巢地点选在悬崖峭壁上,陆地生物不可能前来偷吃,而其他鸟类由雄雁跟雌雁一同抵御,基本没什么问题。

白颊黑雁每次产卵数量不等,基本在3~8枚左右,不在孵化期的白颊黑雁非常爱美,它总喜欢在水边整理自己的爱羽,到了孵化期后,雌雁只有在觅食期才离开巢穴,吃完后匆匆赶回去继续孵化,根本不会梳理爱羽,足以见得在美丽与母爱之间,白颊黑雁选择了母爱。

在雌雁辛苦孵化20多天后,幼鸟们就开始破壳而出,但白颊黑雁跟其他鸟类不同,作为长辈,它们不会给幼鸟喂食,而是故意让它们饿两天。

下面就以纪录片中关于白颊黑雁及幼鸟的内容简做陈述。

雌雁首先会不停往返巢穴跟崖底,它们会判断风力以及观察崖底的情况,比如是否存在北极狐等等,只有当雌雁觉得条件都很不错时,它就会鼓励幼鸟们跳下来,是真的从百米高的悬崖上跳下来!

幼鸟会在降落过程中不断张开身体,试图增加空气阻力,但即便如此还是充满着危险,第一只幼鸟在母亲的鼓励下勇敢的跳了下去,但在过程中,幼鸟身体突然撞到了岩石上,之后几乎是不停翻滚着掉下去的,幸运的是,在磕磕碰碰中,它存活了下来。

紧接着第二只幼鸟选择了距离地面较近的区域,但途中怪石嶙峋,风险系数更大,很可惜,第二只幼鸟在跳崖过程中撞到了一块尖锐的石头,并且之后还遭到多次硬物撞击,最后不幸死亡。

紧接着最后一只幼鸟,虽然在跳崖过程中也曾被撞击过,但幸运的是,有一片斜坡作为缓冲,使得幼鸟有惊无险的活了下来。

此时白颊黑雁来不及高兴,因为幼鸟并没有飞行能力,所以它们必须要在敌人来之前,带着幼鸟赶紧离开,否则白颊黑雁只能看着幼鸟被吃掉!

只有当幼鸟到达栖息地并且学会飞行后,它们的处境才能称得上安全。

当它们发育的差不多时,就需要在格陵兰岛冬季来临之前离开,等春夏之际再回到此处做短暂的栖息。

白颊黑雁为什么要“逼”幼鸟跳崖?

就拿格陵兰岛来说,岛上生物种类繁多,不仅有北极狐,还有北极熊、狼等等食肉生物,白颊黑雁必须将巢穴筑在远离地面的高处,这样才能在孵化时免受食肉生物侵扰。

而格陵兰岛以苔原植被为主,除了少部分有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之外,其他地区的树木几乎见不着,所以悬崖峭壁就成了白颊黑雁最好的筑巢地点。

一方面是北极狐这类生物很难攀爬至悬崖峭壁上,另一方面即便食肉生物费尽千辛万苦能找到白颊黑雁的巢穴,但为了吃几个蛋,值得吗?

再者,白颊黑雁的食物跟绝大部分鸟类不同,它们不吃鱼虫,只吃些嫩芽、茎、叶等等,所以没法像其他鸟类一样,捉了大量的虫子去不停的喂给幼崽。

再加上这些植物本身就没什么营养,如果白颊黑雁不停往返于巢穴跟觅食区两地之间,估计会被累垮……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幼鸟直接到觅食地去进食,那么问题就来了,它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到地面而不死。

刚出生的幼鸟体重非常轻,再加上表面一层蓬松的绒毛,以及白颊黑雁腹部存在大量的肉,具有很好的缓冲泄力作用,所以只要它们在跳崖过程中,控制好方向,争取让腹部跟硬物接触,再加上没多少重量,大概有33%的几率能活下来。

虽然看上去这种行为像在自寻死路,但白颊黑雁整体数量仍然处于“无危”阶段,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白颊黑雁这种行为,应该是种族得以延续的关键。

对于白颊黑雁不过幼鸟喂食,并且让它们“跳崖”的行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文明探讨。

白颊黑雁为什么摔不死 白颊黑雁跳崖真相

来源:admin  发表时间:2020-06-26 11:09  点击次数:【494】

白颊黑雁(学名:Branta leucopsis)为鸭科黑雁属的鸟类。中等体型,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飞行时有时呈斜线飞行,有时呈“V”字形,很不规则。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迁徙时常集成大群,白天飞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觅食,常常发出高叫声,极为嘈杂。

白颊黑雁为什么摔不死 白颊黑雁跳崖真相

  白颊黑雁为什么摔不死?

雏鸟刚出生,就要面临一道人生最大的选择题——它们必须从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纵身跳下,以自由落体地方式下到崖底、来到地面,才能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对此,它们的父母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它们必须勇敢地独自迈出这一步,完成“信仰之跃”。这是白颊黑雁雏鸟们无法逃避的命运,一出生就要面临赌命的抉择:要么饿死,要么跳下去;要么摔死,要么活下来。

雏鸟们能依赖的,只有它们的勇气和运气。

白颊黑雁为什么摔不死 白颊黑雁跳崖真相

白颊黑雁跳崖真相:

对他们来说,跳崖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跳有一半的几率活下来,不跳只能饿死。对此观点,其实我并不完全认同,一般来说,为了防止被天敌伤害而把巢筑在高高的悬崖顶上是很多鸟类都做的事,但其它鸟类在幼鸟还不能飞又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会飞下来找到食物、用嘴衔着再飞上去喂幼鸟,这些食物包括抓鱼、抓兔子、抓虫什么的,相对来说,白颊黑雁吃的只是草,悬崖顶上不长草但地面上的草却遍地都是,既不用等待时机与兔子搏斗,又不用带着沉重的鱼费力往上飞,一嘴刁上把草轻轻松松再飞上悬崖,喂给幼鸟吃。

等幼鸟的翅膀长到足够能飞时,再带着它们飞下来,岂不是更好?

如果嫌喂食的时间太长,哪怕很喂三五天也好,直到这些幼鸟刚孵化出来,还一口食物都没吃呢。在我看来,白颊黑雁宝宝们没有必要一出生就必须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

为了拍摄白颊黑雁跳下悬崖的场面,摄制组们也拼了

2019-03-23 11:10

两只幼鸟跟随母亲到了崖边,它们的母亲在为它们寻找最佳起跳点。幼鸟如此依赖母亲,以至于追随母亲的强烈意愿压倒了它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不然,出于本能,它们绝不会选择跳崖的。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BBC摄制组就想拍摄《生命的故事》这样一部系列专题片,但那时希望渺茫。但拍摄白颊黑雁在悬崖峭壁上的奇景,值得 BBC摄制组去冒险。

在纪录片《北极熊国度》之后,没有人在格陵兰岛的奥斯特达尔山谷拍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飞机再飞往那个已经废弃的观测站了,唯一能到达这个偏远山谷的方式就是去参加一场夏日探险。因此,摄制组在 2012 年 6 月计划了一个为期3周的旅行,去那里探索一切可能。

在到达格陵兰岛的康斯特布尔之后,摄影师伊恩·麦卡锡和马特奥·威尔士带着他们的装备在海滨乘上了直升机,飞向了那个被冰雪覆盖的空旷山谷。他们还带了露营和登山所需要的工具,以及一把步枪和一把信号枪,并且接受了关于一个人在山谷里行走时,如何击退饥饿的北极熊攻击的训练。

一个白颊黑雁家庭将巢筑在了最高的崖顶之一。它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河流和湖泊。刚出生两天的幼鸟要落到脚下深处的崖底,爬过尖锐的岩石和卵石滩,然后再行走 3 公里到达河边。

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就听到白颊黑雁的叫声,这令摄制组很受鼓舞。伊恩和马特奥搭好营地,就出发去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当时正值北极的盛夏,雨、雪、大风很少出现,终日晴空万里。

他们用了 1 小时的时间爬上巨石地和那些 45 度的碎石斜坡,之后他们又用了 1 小时的时间抵达山顶。每天都有很多东西要通过齿轮装置运到山上。因此,马特奥决定在山顶搭建一个营地,这样比每天爬山要安全多了。这为他拍摄筑巢的颊黑雁提供了绝佳的视角,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小雁的成长。与此同时,伊恩留在山下,等待接到来自山顶的无线电信号,随时做好准备拍摄颊黑雁跳崖。

拍摄时机把握得刚刚好。在用了 2 天时间搭建营地之后,第一批大雁开始孵小雁了。尽管伊恩和梅朵在山谷里一共找到了大约 20 个巢穴,可是只有 6 处有良好的观察视野。有些巢穴在 150 米的高处,还有一些在山麓的碎石坡附近。捕捉到那些精彩画面的机会并不多。正值盛夏,在极昼的日子里,他们必须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观察。

距离小雁出生已经过去了一天半,大雁开始变得焦躁。一旦他们决定离开老巢,小雁就会跟着它们一起离开。最初,由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摄影师错失了许多精彩的画面。小雁毫无预兆地跟在大雁后面跳下去,在宽阔的悬崖下,它们的身影很难辨认出来。它们经常碰到岩石上,从摄影师拍摄不到的角度跳下来,毫无预兆地跳下来,甚至在下坠的过程中卡在裂缝里。过了一段时间,伊恩和马特奥发现,有些行为可以帮助他们预测跳崖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架设吊杆。摄影机可以在悬崖边上调整角度,随时准备拍摄跳崖的画面。

绳子已经系好,准备开始拍摄。马特奥一边盯着显示器,一边控制着摄影机,这需要很强的臂力。

拍摄小雁从高耸入云的悬崖上跳下来的画面要用到长焦镜头。可是摄影师用肉眼观测往往比较缓慢、来不易调整镜头。他们拍下了许多生死一线的跳崖瞬间。但是,拍摄的初衷是为了从小雁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这个故事,因此,他们必须到悬崖上拍摄。

摄制组把升降机固定在悬崖壁上进行操纵,这样摄影机就可以从上面进行俯拍。每当小雁从悬崖上跳下来的时候,伊恩和马特奥在心里都为它们加油。这对他们来说太痛苦了,很多小雁下坠的样子十分笨拙,它们经常会磕到岩石上,卡在岩石缝里面,甚至迷失方向。事实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小雁能够死里逃生。

在拍摄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北极狐出现了。气氛变得紧张。掉到北极狐旁边的小雁都没能逃出北极狐的魔爪。有一些大雁家庭可以趁北极狐不在身边的时候侥幸逃生。在更多情况下,小雁和父母之间的呼叫会引来北极狐。在如此残酷的屠杀面前,实在很难让人相信,跳崖是一种明智的生存策略。

在拍摄的最后几天里,摄制组计划跟着这些大雁家庭一起沿着山麓的石坡向下,穿过山谷,到达河边。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极狐的出现,大雁逃生的机会微乎其微。直到倒数第二天,一个有着3 只小雁的家庭完成了它们的惊险一跳。伊恩和马特奥靠近它们。尽管这些大雁非常谨慎,可是它们很快接受了他们的靠近,就好像它们知道是人类吓跑了北极狐。大雁摇摇晃晃地走下山坡,向营地的方向走去。它们划着水游过河面。这是胜利的时刻—不仅意味着拍摄的完成,还重新燃起了大雁求生的希望。

在最后的两周里,长时间的工作、糟糕的天气、险峻的地势,耗尽了摄制组最后的力气。尽管伊恩和马特奥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离开时候的状态依然非常好。这场拍摄就像一场赌博,他们赢了。

虽然没有拍摄到全部的画面,可是当制片团队看到那些大雁跳崖的镜头时,他们已经知道,在伊恩和马特奥第一次探险的基础上,可以确定第二年再次拍摄的重点。小动物中还有更多稀奇古怪的戏剧化场景,而拍摄过程中也需要付出同样多的努力。

马特奥正在等待从高处的鸟巢里传来最新动态。为了防止岩石滚落,戴着安全帽是必需的。绳子可以保证他在悬崖边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帮助他爬下去。就在大雁产卵的 2 天后,小雁破壳而出了。

制片人汤姆·休·琼斯正在寻找地面上雁爸爸、雁妈妈、小雁和北极狐的踪迹。

文章部分段落摘编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的故事-BBC动物世界的传奇》一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