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多种中药材配制加工成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酊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侵犯结缔组织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该病在中医范围属痹症, 其病因的内因是气血营卫内虚,外因为风寒湿热之邪,诱因则是气候变化、居住环境、劳 累过度、体虚等因素。该病早期以邪实为主,晚期则正虚邪实并见,长年累月不愈,可伤 及脏腑,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严重破坏,形成强直或脱位等症状,给患者带来 极大的痛苦,甚至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常施行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方法,临床上尚缺乏 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发明旨在运用中医强调人体自身整体阴阳恒动平衡的免疫思想,使之与现代的免疫 理论相结合,探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组方酊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应用中医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疗法则,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酊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所述酊剂的方法。

用于达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酊剂,其中含有:

石斛30-60克 熟地20-30克 附子6-12克 川断10-15克 补骨 脂10-20克 雷公藤10-45克 青风藤30-60克 桂枝9-15克 羌活1 0-15克 独活10-15克 白芍10-15克 灵仙10-15克 伸筋草20- 30克 黄芪30-60克 防已10克 防风10克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细辛 10-30克 地龙15克 鸡血藤30克 赤芍10-15克 知母10克 地鳖虫6 -10克 乌药10克 甘草10克 牛膝10-15克以500克药量为单位,其中 含水500毫升,50度优质粮食酒2500毫升。

在本发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酊剂的一个实施例中,含有:

石斛50克 熟地25克 附子10克 川断15克 补骨脂15克 雷公藤15克 青风藤45克 桂枝12克 羌活15克 独活15克 白芍15克 灵仙10克 伸筋 草30克 黄芪60克 防已10克 防风10克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细辛20 克 地龙15克 鸡血藤30克 赤芍15克 知母10克 地鳖虫10克 乌药10克 甘草10克 牛膝15克以500克药量为单位,其中含水500毫升,50度优质粮 食酒2500毫升。

在本发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酊剂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含有:

石斛50克 熟地25克 附子10克 川断15克 补骨脂15克 雷公藤15克 青风藤45克 桂枝12克 羌活15克 独活15克 白芍15克 灵仙10克 伸筋 草30克 黄芪60克 防已10克 防风10克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细辛20 克 地龙15克 鸡血藤30克 赤芍15克 知母10克 地鳖虫10克 乌药10克 甘草10克 牛膝15克 当归25克 丹参25克 仙灵脾30克 蜂房15克以5 00克药量为单位,其中含水500毫升,50度优质粮食酒2500毫升。

制备本发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酊剂的方法,其步骤是:

①将所述酊剂中的各药物碎成80目的粗粉,并按所述配比混合在一起;

②将上述混合物以500克为单位用沙布分装成袋;

③将每袋混合物用1500ml的冷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取药汁300ml,然后再加 入1000ml冷水进行第二遍煎煮,取药汁200ml;

④将煎煮二遍后取出的500ml药汁与煎煮取汁后的药物一同放入玻璃容器中,倒入 50度优质粮食酒2500ml浸泡药物,密封玻璃容器;

⑤浸泡10天后取出玻璃容器中的上清液分瓶封装,每瓶为250ml。

本发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酊剂的优点在于: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非常显著 的治疗作用,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具体表现在:①开始起效时间快(P<0.05); ②改善症状、体症作用强,即能明显止痛、消肿、降低血沉和明显的R A转阴作用,并能 明显降低IgG、IgA、IgM。

本发明所述酊剂,其中以熟地补肾精、滋肾阴,石斛补肾精而涩元气,强腰膝,坚筋 骨,以川断、补骨脂补肾阳、附子壮肾阳祛寒邪,乌药和石斛、熟地而调肾之阴阳,益脾 胃之气,进而调整人体自整体阴阳恒动平衡。雷公藤入肝经为主,兼入脾肾,有清热解毒,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等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 制主要在于抗炎与免疫抑制。青风藤在《本草纲目》中述其“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 风疾软弱无力,并劲偏废之证,欠服常服,可见奇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份有显 著的抗炎、镇痛、抑制免疫的作用。

以上七味药共为主药。另外,以桂枝、羌独活、灵仙搜散少阴、太阳经及肢体风寒湿 邪,白药养血荣筋、缓急舒挛共为辅药。又以防风散风,防已除湿止痛,细辛散寒,温肺 祛疾,祛风止痛,苍术化湿,赤药化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地龙通经散结,地鳖虫活瘀 壮筋骨,伸筋草舒筋活络,乌药顺气,散寒,止痛,黄芪补气开阳和白述补气健脾,甘草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药。牛膝益肾并能引药入肾为便药。

用本发明所述酊剂,对按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确诊临床表现具有以下5项中的4项 者,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进行治疗比较。所述5项标准为:①晨僵时间≥30分 钟;②关节压痛指数≥10分钟;③肿胀关节数≥2个;④血沉>30mm/h;⑤双手握力 (平均数)女<12Kpa,男<14.7Kpa。

治疗组30例,其中男4例,女26例,年龄23-61岁,平均47岁,病程1.5 -21年,平均7.6年;早期11例,中期16例,晚期3例。

对照组26例,其中男1例,女25例,年龄25-62岁,平均48.5岁,病程 1-19年,平均7.4年,早期8例,中期15例,晚期3例。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所述的酊剂,对照组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50mg一日二次肌肉注 射。

两组临床6项观察指标比较(X±S)如下表所示。

治疗组(n=30)                对照组(n=26)

观察指标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晨僵时间        2.55±1.54   0.25±0.11   2.45±1.49   0.68±0.45

疼痛关节数      11.94±4.83  3.12±0.87   11.49±4.96  6.22±3.21

关节疼痛指数    18.1±0.7    3.6±1.8     17.5±1.1    7.5±2.1

肿胀关节数      8.1±2.2     3.0±1.1     7.9±2.0     4.6±1.3

关节肿胀指数    18.1±2.5    6.8±1.8     17.5±1.9    7.1±1.9

双手平均握力    9.5±2.9     16.4±4.5    10.2±2.8    15.7±2.6

开始起效时间:治疗组2-4天,平均2.5天;对照组4-9天,平均6天,两组 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上表可见:治疗前两组间6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自身 对比,各项项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

用以比较的典型病例见以下四例:

病例1

吴锦贤 女 70岁 中国一重集团公司离休干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曾在天 津、湖北红湖等地就诊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口服各类中药及雷公藤制剂无疗效。

检查:晨僵时间50分钟左右;血沉126mm/h;类风湿因子(+);抗O“1∶8 00”,双手握力10.8KPa;左肘关节肿胀,活动略受限;双手指间关节肿胀,呈对 称性。

该患者于96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口服本发明所述酊剂,每日3次,每次20 -30ml,饭后一小时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96年6月20日复诊,晨僵消失,血沉 14mm/h,类风湿阴子(-),抗O“1∶200”,双手握力14.6Kpa,左肘关节及 双手关节肿胀消失,活动良好。随诊两年无复发。

病例2

魏晓东 女 20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 大学生。

该患者于95年8月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晨僵时间>1小时,血流38mm/h,类风 湿因子(+),抗O“1∶600”,双手握力11Kpa,双肘关节、腕关节及指间关节肿 胀,该患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年,曾在齐齐哈尔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半年,病性时好时 坏,经介绍来我院治疗。口服本发明所述酊剂,每日4次,每次20ml,连续服用6个月, 在此期间配合针灸、按摩治疗。96年3月复诊,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无不适之感,生化 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19mm/h,各关节肿胀消失,临床治愈。随访两年无复发。

病例3

马斌 男 43岁 黑龙江省龙江县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曾在哈尔滨市口服 中药治疗一年多,病情时轻时重,97年2月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晨僵时间>1小时,类 风湿因子(+),抗O正常,双膝关节、右肘关节疼痛肿胀半年,右肘关节活动受限,血 沉65mm/h。口服本发明所述酊剂,每日3次,每次30ml,连续服用3个月复诊,临床 症状消失,生化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11mm/h,双膝关节肿胀消失,偶有疼痛, 左肘关节肿胀消失,无疼痛,活动略受限。临床显效。

病例4

孙才 男 16岁 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农民。96年3月22日来我院就诊,主 诉:双手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伴疼痛8个月。经检查抗O“1∶500”,血沉21mm/h, 类风湿因子(+)。曾服风湿圣药、尪痹冲剂、追风透骨丸和大活络丹等药物,治疗无明 显效果。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本发明所述酊剂,每日3次,每次2 0 ml,连续服用3 个月复诊。经检查,抗O“1∶400”,血沉11mm/h,类风湿因子(-),双手关节肿 胀及疼痛均消失,临床治愈。

可用本发明所述酊剂中的组成中草药煎煮成汤剂服用。此时可进行如下加减运用:上 肢痛重者加片姜黄10克;腰腿痛明显者,可去苍术,加桑寄王30克,杜仲15克并加 重川断,补骨脂用量;肢体僵屈者,去苍术,防风,加薏米50克、木瓜12克、白僵蚕 10克;脊框僵者变形者可去苍术加狗脊30克;关节疼痛重者可加大雷公藤、青风藤、 细辛用量,出现胃虚标热者,去附子、熟地,加生地30克桑寄生和忍冬藤30克,并加 大石斛用量。

有服用所述汤剂时,应注意以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的要点:

①雷公藤的用量应遵循“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原则,特别是用药头三 天,如果使用半量,让肠胃适应,是为今后长期用药铺平道路的好措施;②在RA慢性期 停用雷公藤,青风藤用量必增加到50克,才能稳定全方的临床疗效;③细辛的用量在全 方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辛的用量可逐渐增到60克,甚至更高,但整个汤剂的煎煮 时间在40分钟以上;④石斛用量在30~60克之间,特别是RA急性期出现本虚标实 症时,其用量加大,石斛养阴益精,强阴补虚,用之必收除痹、补虚之益,其和白术护脾 胃,更能降低雷公藤、细辛等药的副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