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月季作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姿态优美、色彩绚丽、开花期长、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方便,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黑斑病严重影响了月季的商品性及品质,从而降低了了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 月季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当前月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小编将就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讲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发病特征:

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嫩梢、花梗和花等部位。

图为黑斑病对月季花梗的危害:

发病初期: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2~12毫米圆形、近圆形黑紫色或深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有黄色晕圈。

发病后期:

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散生或轮状排列,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有的品种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有些月季品种病叶不脱落)。叶柄与嫩梢上产生紫褐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隆起,边缘无明显放射状的菌丝束。花瓣上病斑多为紫褐色椭圆形。此病害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绿叶。

2.发病原因:

引起月季黑斑病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内因,如品种和生理因素等;

另一类是外因,如环境因素、栽培管理和气候等。

2.1发病与气候的关系:

露地栽培月季,一般来说,雨季来得早的年份发病早,降雨量大则发病重。温室栽培月季,在 2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病害发生。

2.2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

月季作切花栽培,密度以 35厘 米间距为好,过密易感病,过疏则温室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差;露地月季栽培,根据用途及苗龄确定株行距,以不拥挤、通风透光好为宜。施肥要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

2.3发病与品种的关系:

月季的常见品种均可遭受黑斑病侵染,但品种问抗病性差异明显。栽培经验总结:和平、伊丽莎白、黑千层、大卫、汤普森等品种为高抗品种。

2.4发病与叶龄的关系:

老叶较抗病,新叶易感病,叶片展开 6~14天时最易感病。

3.发病规律:

病原菌:

月季黑斑病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葫芦形,双细胞,略有缢束,上部细胞小,有喙状突起,偏向一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25℃,萌发后伸出芽管直接穿透叶面角质层侵入寄生,并在角质和表皮细胞间生长。很多菌丝的分枝可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

传播规律及途径:

以菌丝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孢子 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 20~25℃,pH值为 7~8,潜育期 l0—11 天,老叶潜育期略长,为 13天 ,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一般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发病重,炎夏高温干旱季节病害扩展缓慢。植株衰弱时容易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关差异,但无免疫品种。

综合防治方法:

黑斑病的发生程度与当年的气象因子密切相关,露地栽培月季,一般雨季来得早的年份发病早,降雨量大,发病重。温室栽培月季,在 2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栽培管理不当,如植株栽植过密,生长衰弱和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易引起病害流行,因此做好月季黑斑病的预防工作再结合化学防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选择抗病品种

月季品种间对黑斑病抗病性差异大,栽培时应选择抗病品种,如红衣主教、萨曼莎、和平、伊丽莎自、黑干层、大卫、汤普森等品种为高抗品种。

2.栽培管理措施

(1)该病菌能反复多次侵染发病,发病初期发现少量病叶后要及时剪除烧毁,减少病菌反复传播及再侵染为

(2)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并销毁,以减少第二年初侵染病源,减轻月季黑斑病的发生。

(3)月季栽培或摆放的密度要适宜,及时修剪,使植株通风透气,光照充足。

(4)灌水宜采用滴灌或沟灌而不采用喷灌、淋灌。灌水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能使叶片保持干燥,发病期间尽量减少喷水也能减轻病害。

(5)在肥料管理上要增施有机肥与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合理施用氮肥,避免枝叶生长过旺而感病。

3.药剂防治

栽前用 1%的福美砷进行土壤消毒,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翌年开春在月季萌发前,喷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夏季新叶刚展开时开始喷药直至冬季。发病初期交替喷 75%百菌清可湿粉剂 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700至 1000倍液,雨季 7天喷 1次,平常生长期和雨季 7至 10天喷 1次 ,连喷 4至 5次,可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 70%可杀得、30% 氧氯化铜悬浮剂 800倍 ,75%百菌清 500倍 ,12.5%得清乳油1000倍液,连喷 3至 5次,7至 10天喷 1次0其中以12.5%得清(斑节脱)乳油 1000倍液,75%百菌清 500倍液防治抗效果最好。也可以使用“粉锈清”进行处理。一瓶300ml兑水200到300斤。

小编闲谈

在这里我们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1、月季黑斑病主要发病于夏、秋两个季节,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还有防治工作。

2、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注意交替使用药剂。

联系我们

电话: 18639026658
(0)

相关推荐

  • 月季黑斑病与褐斑病的防治

    CLICK TO FOLLOW US 7月份至9月份是月季多种病害的盛发期,当前阴雨天气较多,绿地湿度较大,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应提前做好预防. 这个时间段的病害大多是气传性真菌病害,同属半知菌亚门, ...

  • 月季黑斑病怎么治效果好?一招搞定 |花友问答

    昨天又有花友问我,月季黑斑病怎么治疗?今天就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哦!#养花有招# 月季黑斑病,也被称为"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月季病害,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 ...

  • 花生叶片上的那些斑点

    与玉米.大豆.甘薯等许多作物比起来,花生的叶片要小得多,但是花生叶片上的病斑依然很多.种过花生的人一定见过"叶斑病",但对于什么是花生叶斑病,或者说花生叶斑病有哪些种类,以及该如何 ...

  • 石榴黑斑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许领军 石榴黑斑病,又称角斑病,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以南方分布较普遍.2019年9月在荥阳邙山丘陵地区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树上发现该病的发生,对果实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现将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

  • 莴笋野蛞蝓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随着莴笋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农户种植.然而,莴笋病虫害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总结了莴笋野蛞蝓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

  • 莴笋灰巴蜗牛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莴笋灰巴蜗牛又叫蜒蚰螺,常常导致莴笋产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阻碍了莴笋种植产业的发展.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种植莴笋,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莴笋灰巴蜗牛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 ...

  • 莴笋冬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在莴苣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冬夜蛾作为其中的一种,自然也影响了莴笋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莴笋冬夜蛾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 ...

  • 【作物病害】大葱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冀东地区是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63年,齐醒公率兵攻打山戎,即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兵定孤竹"之战,发现山戎族善种冬葱.戎菽(豆类),而将冬葱.戎菽移植齐国.那时 ...

  • 因时因病因池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 来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在池塘大宗淡水鱼的养殖中,对草鱼疾病的防治仍然是当前整个鱼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养鱼人迫切期盼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近几年对草鱼疾病诊治的实践中 ...

  • 莓好佳园|一分钟看懂奇异莓根腐病表现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万物生长,根是脊梁,树有多大根,就有多大身".植物根系是其生长的心脏,奇异莓为肉质根作物,毛细根异常发达,促进根系生长至关重要. 奇异莓根腐病严重危害果树生长,该病症状因病原不同 ...

  • 如何防治玉米钻心虫,掌握发生规律,防治更彻底

    玉米钻心虫又叫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穗,玉米茎杆内取食危害,从玉米苗期一直到玉米收获期间,都不乏能见到玉米螟的身影,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害虫,玉米钻心虫则是老牌的在玉米上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严重,防治 ...

  • 草鱼烂鳃、肠炎以及赤皮“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草鱼"三病"是指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以及赤皮病这三种病.这三种病是草鱼的主要暴发性疾病,各种规格的草鱼都可发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居草鱼疾病之首,其发病规律.诊断要点以及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