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传承人郝为真与孙氏太极拳创始人的故事

1912年太极拳师郝为真来北京传艺,刚来的时候,他想通过杨健侯的关系,

借助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影响来发展他的郝式太极拳(解放后多被称为武式太极拳)。北京体育研究社是当时北京教习太极拳的主要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

当郝先生以访乡友的名义找到杨健侯先生时,却受到杨健侯先生的冷遇。因此,许禹生也就不敢把郝为真留在北京体育研究社。但许禹生觉得郝为真的功夫确实是好,后来就把郝为真介绍到“四民武术社”。“四民武术社”虽以形意拳为主,但也兼教八卦、太极、通背等。当晚,邓云峰先生请郝为真乘黄包车去外面酒馆吃饭,下车后郝为真要付车钱,邓先生忙用手阻拦,没想到郝先生一卸力,邓先生伸出去的手一时竞未能收回来,于是知道郝先生功夫不俗。饭后送走了郝先生,邓先生就赶到孙禄堂先生家,告诉孙先生遇到了一位好手,并请孙先生第二天去“四民”与郝先生会会。

第二天,孙、郝见面,相互倾慕,谈得很投机,并进行了切磋。开始时,郝为真静立不动,孙先生一跃至面前咫尺,郝急进步出手,孙先生忽又退去丈外,待郝手刚收回,孙先生又至面前咫尺,一连数次,郝为真打不着孙先生,郝为真先生惊叹孙禄堂先生轻灵矫捷神奇莫测。于是郝先生说:“太极拳需搭上手才能见其妙。”于是孙郝搭手,交臂间,孙禄堂先生即将郝为真先生击出,郝先生几乎跌倒,幸好靠在了墙上,郝为真大惊失色。孙先生忙说:“这是按照您刚才的说法走的劲。”算是为郝先生打个圆场,找个台阶。郝先生很吃惊地:“真是奇了,怎么就这几句活,您就胜过了我这几十年的功夫。”于是郝先生知道孙先生的功夫在自己之上,所以以后郝先生也就不到“四民武术社”去了。而孙禄堂先生则后悔一时性起,赢了郝先生,没有体会到郝先生的拳劲。不久郝先生染了痢疾,病倒在

宣武门的一个旅店(李集峰先生的叙述中则没有郝先生病卧逆旅的说法)。当孙先生听说郝为真先生病倒在宣武门后,立即赶到旅店,将郝先生接到家中请医喂药。月余后,郝先生痊愈。在这期问,郝先生在与孙先生的交往中知道孙先生正在研究各派内家拳术的合一问题。郝先生为感其恩,无以为报,于是便主动提出把自己研究太极拳的窍奥告于孙先生,以助孙先生对内家拳术合一的研究。这正是当时孙先生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孙先生生对郝先生折节持弟子礼,前后向郝为真先生学习了三四个月的太极拳,再经反复研究揣摩,于三年后大悟。终将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而为一,互补相融为一个武学体系,并创立孙氏太极拳。

据孙剑云老师讲,她四五岁时曾见过郝为真先生,当时孙先生招待郝先生一起喝酒,孙剑云坐在父亲身边。孙剑云记得酒从烫热的酒壶中冒出来,郝先生指着冒出的酒,哄逗孙剑云说:“酒仙!酒仙,这是有酒仙过路。”于是孙剑云老师每次烫酒时,常会提起这件事。但是,吴文翰讲郝为真先生只是在民国元年来过一次北京,以后再也没有来过。吴文翰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据说,郝为真将所有太极拳的秘诀传给孙禄堂之后,才离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