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无限游戏

节后上班一周以来,收到不少惊喜——有很多人给我介绍客户,实际上我们这个行业主要是通过转介绍获取新客,这并不奇怪,一直如此。而今年,我之所以觉得“惊喜”,一方面,介绍信息的密集度比较高,这一周收到好几个介绍信息;另一方面,有些介绍是比较弱的关系介绍过来的。

在我获得的这些推介信息中,有这样一位给我介绍客户的客户,去年我们给他写了若干份项目建议书,但最终都没达成合作,和我一同跟进这位客户的同事都“生气”了,她和我“抱怨”说,这样的客户应该拉黑、打入十八层地狱……好在,我并没有将之打入“十八层地狱”,甚至于,我们举办的一些免费活动我都会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尽管我清楚我们之间短期内尚未有合作的机会,也并不抱什么期望,但是我还真就是这样“低声下气”、“小心翼翼”的服务着这位客户,并且免费解答了他们很多专业问题……

这两天,我在思考这件事,难道说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客户,以致他良心发现来给我介绍客户,或者说是我的专业能力征服了他……我的结论是,这些可能都只是某一方面因素,并非关键因素,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急功近利、更没有“咄咄逼人”。更直白的说就是,我们以一种无限游戏的形式在对待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是一锤子买卖,又或者是零和游戏。

讲个无限游戏的例子。两年前有位国产医疗公司的销售人员小F,他们公司的产品很好,但是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一家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外企。跟这样的对手竞争,小F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他们产品很便宜,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一。但问题是,它的产品,目标是要卖给那些特别大的医院,大医院不差钱,它更在乎的是风险。

小F负责开发当地一家大医院,他要去拜访这家医院某科室的主任,我们都知道,大医院的主任,特别忙,见都很难见到,小F只能是在楼梯间堵着他,打个招呼,混个脸熟,根本没有机会正式介绍产品,但是就算对方根本不给他介绍产品的机会,小F还是坚持定期上门去拜访,为的就是混个脸熟……。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30年一遇的大暴雨,但顶着这么大的雨,小F还是去拜访了这位主任,当时的场景不难想象,小F浑身湿透地出现在了主任面前。这个时候,两件神奇的事发生了,一是下着雨,当天门诊的病人相对较少,主任平时能给他1钟,这次却给了他5分钟。二是,人都是有同理心的,尤其是医生,看到小F这么大的雨也来拜访他,就停下来,跟他多聊了几句,他们的关系因此拉近了一点。

故事发展到这儿,我们可能以为主任被小F拿下了,事实上,并没有,这是大医院,他们不在乎这些条件。不过,主任出于某种同理心给小F提了个建议,他说“我们现在肯定短期内是不会更换供应商。但外地有很多医院,经费相对紧张,可能对价格的敏感度高一些。这样,我有个学生,在外地工作,我给你牵个线,说不定你去他那儿可以试一试。”

这时候,我们发现主任的立场变了——从一个被说服的对象,转到了跟小F是“一伙”的,开始给小F提供销售线索。后来这个线索对于小F也很重要,小F就特别认真地到外地的医院去找主任的学生,开始他的下一轮推销……

实际上,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国产替代变成了一个趋势,大医院也要选择国内的产品了,我们想象一下,就在这个大医院,在这位主任的权力范围之内,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小F这家公司的产品呢?我们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关键是,机会来临之前,我们到底知不知道该怎么做准备?

这个案例中,除了下大雨那天淋得透湿也要去拜访主任有点心理战技巧外,小F并没有任何花言巧语,甚至他没有机会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他的准备工作就一个,就是永远诚诚恳恳、认认真真去构建销售关系。回顾我刚做销售的时候,总是特别畏难,脸皮特别薄,自尊心也特别强,只要客户一拒绝,立马就撤,还会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台阶,甚至更进一步会永远不再主动联系这位客户……

事实上,职场关系的建立是一种无限游戏,就是永远不关闭这场游戏,没有终点,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职场中,总是想着要赢,赢得客户、赢得上级、赢得竞争,在赢的那一刹那,似乎就要给“游戏”画上一个句号,然后去寻找下一场游戏的“赢”。

詹姆斯-卡斯在他的著作《有限与无限游戏》中指出,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职场中,我们需要是将游戏始终玩下去,将自己始终置于游戏中,而并非寻找到一个终点。生活亦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