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打你小报告,挡是挡不住的,不如先打“预防针”!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9卷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原文】

显内自知擅权,事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以间己,乃时归诚,取一信以为验。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徵发,显先自白:“恐后漏尽爆门闭,请使诏吏开门”,上许之。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入。后果有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宫门”,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显因泣曰:“陛下过私小臣,属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欲陷害臣者,事类如此非一,唯独明主知之。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臣愿归枢机职,受后宫扫除之役,死无所恨。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天子以为然而怜之,数劳勉显,加厚赏赐,赏赐及赂遗訾一万万。

【译文】

石显心知自己专权,把持朝政,怕元帝一旦听取亲信的抨击而疏远自己,便时常向元帝表示忠诚,取得信任,验证元帝对自己的态度。石显曾经奉命到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资,他先向元帝请求:“恐怕有时回宫太晚,漏壶滴尽,宫门关闭,我可不可以说奉陛下之命,教他们开门!”元帝允许。一天石显故意到夜里才回来,宣称元帝命令,唤开宫门入内。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宫门。”元帝听说了这件事,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石显抓住时机,流泪说:“陛下过于宠爱我,委任我办事,下面无人不妒火中烧,想陷害我,类似这种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我出身微贱,实在不能以我一个人去使万人称心快意,担负起全国所有的怨恨。请允许我辞去中枢机要职务,只负责后宫的清洁洒扫,死而无恨。唯求陛下哀怜裁择,再给我一次宠幸,以此保全我的性命。”元帝认为石显说得对而怜悯他,不断慰问勉励,又重重赏赐。这样的赏赐及百官赠送的资金达一亿。

【解析】

历史上知道指鹿为马的不少,都晓得是赵高试探众人的态度。
上面材料和指鹿为马差不多,明面上说的是石显在试探汉元帝对他的态度,但是实际上,上面的材料有多重含义。

1.汉元帝态度的试探

这一点很好理解,也是材料直接写出来的。
乃时归诚,取一信以为验。
毕竟石显虽然此时专权,但是他的权力来源是汉元帝给与,只要汉元帝哪天对他不爽了,他也就到头了。
他一方面需要跪舔汉元帝,另一方面也是时刻获悉汉元帝对自己的态度,以便及时调整。
石显的试探是提前打好招呼,然后故意晚回来,同时又有人告状,来看汉元帝的反应。
这种情况下汉元帝的反应无非是三种。
其一,收拾石显,这个不可能,一方面打了招呼,另一方面现在石显宠幸正不错。
其二,汉元帝按下不表,留中不发,这是隐藏了内心想法,同时也表现出对石显有不满或猜忌。
其三,也是材料中汉元帝的反应,把告状的材料给石显看。
最后这一个,恰恰是最佳状态,一方面相信石显,另一方面还如朋友一样调侃石显。
当然,在权术上也有类似的君主拿着告状信直接给被告状人,一方面敲打,一方面表示信任的案例。
但是无论哪种都是好的。

2.制造可控把柄钓鱼

但是这件事是否就是只是石显针对汉元帝设局呢?未必!
后果有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宫门”
告状石显之人是谁?这里没有说。
不过可以猜测,有两种可能。
其一,石显让自己人去告自己,以便引出试探汉元帝对自己的态度。
其二,因为石显之前和汉元帝打好了招呼,所以就算石显晚回宫,要求开宫门,这事也不算事。
但是别人不知道其中内情,只看到表面,以为石显真的矫诏。
于是,以此为借口攻击,实际却是“空包弹”,反而造成自己因为攻击石显而被暴露。
这相当于石显给机会,让这些反石显的人主动跳出来挨捶。

3.构建抨击告状防御

咱们把材料中一些有的没的剔开,单纯看给石显告状这一段。
之前有几个材料说道如果有人告你的状你怎么处理?
比如息壤之盟,甘茂提前给秦武王打“预防针”说有人一定会告状。
比如袁盎和赵同,直接爆发矛盾,让众人知道赵同和自己不对付,到时候就算告状也觉得他在报复,从而不信。
比如汲黯对公孙弘,也不反驳,反而强调自己和汲黯关系好,反显汲黯心思不纯。
而上面石显这一段,颇有这几个案例集合体的味道。
提前请示打招呼,让事情最后并不会造成伤害。
有人告状,成功制造出有人和石显不对付,想要收拾他。
表忠心装可怜,制造自己弱者地位,让汉元帝相信石显是好同志,对自己很忠心。
如此这样下来,恐怕将来有人再告状石显,汉元帝也很难相信了。
 

【启发】

石显这个案例算是比较综合的案例,能学到的东西还是不少的。
咱们抛开石显是权宦,且历史定位比较负面这一情况来说。
职场中不管你干什么,势必会有人不爽你,也一定会有人会找机会在上级面前告你的状。
这种告状,有可能是你真犯错之后攻击你,也有可能是无中生有。
不管哪种,其实都有一个大体的应对框架。
最关键的核心,和领导搞好关系,他是处置你的关键,他说你没事你就没事。
尽可能和其他人搞好关系,让敌人少少的。
对于实在是有矛盾的,搞不到一起去的,且对方也打定主意要弄你,那就提前暴露矛盾,让众人知道,这样他想说话坏,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但告状发生之后,领导以此责问你,这个时候态度一定要顺着来,不要直接对抗。
另一方面,营造自己一心为公、为领导办事,但是同事不理解,自己很委屈。
再一方面,告诉领导,其实同事也是为了公司考虑,虽然同事做法自己很委屈,但是也能理解。为了团结关系,希望领导不要怪对方。
当然,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上面的大框架,基本上够用了。
有的时候,弄人不一定要用硬刀子,软刀子同样可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