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端午节

(0)

相关推荐

  • 诗词的《联斋》创办1000期

    楹联的<联斋>创办1000期 001.黑龙江双鸭山  孙福奎 题<联斋>刊发1000期 一株花树栽西峡,五百文朋汗水浇. 挚意贞心圆绮梦,千枝艳蕾绽今朝. 002.河南洛阳   ...

  • 诗词 | 同题95【端午】

    主持:郜廷丰 推荐:王宏伟 审核:程桂彬 校稿:陈   骄 端午不仅仅是个传统节日,也是人文情怀的一个载体.承载着爱国.诗意.祈福.奋进的精神元素.每逢此时,文人墨客怀着不同的心境奋笔挥毫,填词赋诗写 ...

  • 诗词里的菊花(上)

    诗词里的菊花(上) 001.江西遂川  彭克云 咏菊 点玉浮金浴露新,和霜伴月有精神. 一从陶令华章后,千古高风不让宾. 002.河南南召  李青旺 黄花戏作 秋风袭处独芳华,傲雪凌霜众口夸. 最忌人 ...

  • 花洲诗苑众诗友第12期 / 端午祭屈原

    本期作者 许胜带.疏帘淡云.紫钰 远方.刘崇元.白云朵朵 永清.白长新.八零老兵 用因堂主.陈镇.焰火 茶乡茶香.如意.周拥兵 冬临天下.要微笑.养德堂主 平子.梅子.赵子牧 楚佩留香.朱岳辉.老何 ...

  • 华夏诗词学会(第499期)华夏诗人作品选登

    顾问:范国甫  李栋恒  星汉  郭占义 主编:张金萍 执行主编:刘瑞  刘成书 编委:刘丰田  田宣传  张绍文  李瑶  王启刚  王荣一  贾占林  吴以松  汪文春 老家 闫学晶 - 老家(精 ...

  • 【伏牛诗刊】端午节特刊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NO.194] 离骚 管平湖 - 中国古典乐欣赏唐 霓裳羽衣 忆端午诗联一组  文/江孔顺(河南.西峡) 园植艾蒿, 静待端阳香扑鼻: 心存蒲草, 怡然夏夜酒盈杯. ...

  • “联都空谷诗钟社”第245期(诗钟)临屏赛结果公布【合咏:端午】

    "联都空谷诗钟社"第245期(诗钟)临屏赛结果公布 一.总策划 潇湘妃子.竹山布衣 二.评委 本期终审:潇湘妃子 终审助理:湖南 吴海燕 本期主审:江苏 舜梁 本期主评:湖南李旭宇 ...

  • 《楹联里的中国》分类:社会,人文历史 集数:10

    <楹联里的中国> 第一集 辞旧楹新 <楹联里的中国> 第二集 笔墨机锋 <楹联里的中国> 第三集 对中童趣 <楹联里的中国> 第四集 联中览胜 < ...

  • 孙文楹联里的西峡

    孙文楹联里的西峡 题西峡怀古 白羽城池,断壁残垣,镞鼎无声说楚事: 屈原冈立,恭迎力谏,怀王有恨辱秦乡. 咏西峡十四五再登高峰 耀我西峡,一卷蓝图,勠力攀登薪火旺: 兴乡富县,百年圆梦,心歌圣曲锦花开 ...

  • 黄已力‖楹联里的大美西峡

    楹联里的大美西峡 题魅力西峡县 党建百年,哪吒桑梓,魄力龙乡,天然药库,喜八百里伏牛山,科技兴林典范,经济腾飞,猕猴桃果甜,珍稀植物银杏寿星树翠,奇观古邑,重阳寺,二郎坪,荷花洞,彩虹桥:记忆犹新,孔 ...

  • 探访三坊七巷楹联里的文化密码

    扫一扫观看短视频 [全球共写新春联] 春节临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里一派喜庆氛围.南后街的董执谊故居门前,大红的春联十分醒目:"美景躬逢鸟语花香境,良辰共庆风和日丽春",横批是&qu ...

  • 朱哲弘 | 从楹联里寻找东吴的足迹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第20次活动习作-16 从楹联里寻找 东吴的足迹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四(5)班   朱哲弘 谈到东吴名将,周瑜.黄盖.陆逊--一个个浮现在眼前.论起东吴战事,火烧赤壁.智取荆州 ...

  • 活动 | 走读富阳,在建筑楹联里寻找富阳曾经的故事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第20次活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 ...

  • 楹联里的杨开慧烈士(下)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 ...

  • 楹联里的清明节(下)

    181.湖北黄冈  殷尚华 烟雨苍茫山岭秀: 墓园肃穆纸灰凉. 182.黑龙江哈尔滨  李士权 北疆春早,布谷声迟,沃土惜时催种麦: 雨润桃红,风吹柳绿,清明祭祖泣归人. 183.山西  朱庚林 泪洒 ...

  • 楹联里的清明节(中)

    091.黑龙江双鸭山  孙福奎 悲泪哀心,记训墓前书大志: 新花翠柳,踏青野外壮情怀. 092.贵州遵义  杨兴满 耕春种梦东风劲: 扫墓思亲泪雨飞. 093.河北临西  王玉璠 英名留万年,继往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