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统治者青睐黄老之学,仅是因为它主张“清静无为”吗?

(0)

相关推荐

  • 吴全兰:西汉意识形态建构的经验和教训

    思想火炬 吴全兰:西汉意识形态建构的经验和教训.wav 音频: 00:00 / 33:18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能够成为盛世,能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意识和稳定的核心地区版图,与西汉时期意识形态的建构有密切 ...

  •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这一章节,是老子给到统治者的建议,主旨清静无为. 先贴下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美的有缺陷,作用不减.最充盈的 ...

  • 萧规曹随,黄老之学是怎样成为指导汉初政治原则的--秦汉史话14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04,<秦汉史话>连载14,欢迎收看. 汉初经历社会大动荡之后,一种称为"黄老术"的学术思想,正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被汉廷指定为指导政治的原则 ...

  • 老子的黄老之学与刘邦的汉初江山

    在中国古代,毫无疑问儒家思想几乎统治了整个封建社会,是当仁不让的官方统治思想.然而在秦朝和汉朝初年,统治阶级并未采用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秦采用了提倡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结果大秦王朝只历经二世便土崩瓦 ...

  • 祝东 | 先秦至汉初道统秩序模式论辩的符号学考察

    摘要 儒家道统是一种虚构的历史谱系,其在聚合轴中有意识地选择而建构的'道统'组合轴是为了建构一种知识权力系统来对抗日益强大的政治统治权力,也即被后世称之为道统与政统的争衡.通过对原始儒家.黄老学派及秦 ...

  • 百家争鸣到黄老道家:战国到汉初治国思想的转变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世,儒.墨.道.法.名.农.阴阳.纵横等诸家纷纷著书立说,阐明自己的治国理念,其思想对后世思想和政治影响至深.战国至秦汉的统治者基于现实需求采取不同的治国理念,此一时 ...

  • 汉初,儒家学派是如何逆袭取代黄老之道的?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秦汉史话>连载19,欢迎收看. 01.诸子繁荣,儒学崛起 鉴于秦王朝短祚的严重教训,汉初在对待学术文化方面的方针,与秦王朝实施文化专制政策相反,推行了兼容诸家思想 ...

  • 汉初,儒家学派是如何逆袭取代黄老之道的?--秦汉史话19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09,<秦汉史话>连载19,欢迎收看. 01.诸子繁荣,儒学崛起 鉴于秦王朝短祚的严重教训,汉初在对待学术文化方面的方针,与秦王朝实施文化专制政策相反,推行了兼容诸家 ...

  • 汉朝历史人物——张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

    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先世原为韩国贵族 ...

  • 汉初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真是因“冲冠一怒为红颜”?

    作者:许云辉 (刘邦,英布) 汉初,公元前196年秋,淮南王英布的爱妾染上怪病,前往附近的医生家中治疗.英布的属下中大夫贲赫住在医生家对门,见由此巴结领导的良机,便多次到医生家给领导夫人送厚礼,并在医 ...

  • 黄老之学的源流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