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首位女博士,沈阳一条街以她命名,外孙女是家喻户晓明星

陈继儒:“女子无才便是德。”陈继儒这句话的本意是女人就算有才也要表现得好像没有一样,陈继儒说这句话对女子并没有恶意,他想说的是一个女人有才华还不到处炫耀,这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后来这句话不知怎么就变味了,变成“女人没有学问就是好品德”,因此很多父母都不愿把女孩子送去读书,导致很多女人变成目不识丁的文盲。在这张大环境下,郑毓秀是最幸运的一个女人,不仅有书读还读得非常好,读成了中国第一个女博士,沈阳还有一条街用她的名字命名。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郑毓秀1891年出生在广州一个封建思想非常严重的家庭,家人要她把女子三从四德那一套全部学会,她也不知拿来的超前思想,从4、5岁开始就很讨厌封建,不肯奶奶拿着又白又长的裹脚布给她裹脚,一裹上她就会用脚踢掉,奶奶被气坏了就不再惯她。

1905年,郑毓秀到了13岁,在那时差不多快要出嫁了,奶奶就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准备等她再大一两岁就让她嫁人。她知道奶奶背着她安排了一门婚事,哭着央求父亲退婚,父亲也是一样的老封建,不肯帮她推掉这门婚事,郑毓秀没办法只好自己写信给未婚夫,希望他能主动退婚。

郑毓秀的未婚夫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也不希望被父母包办婚姻,就推掉了这门亲事。郑毓秀的婚事是推掉了,但她的名声在这一代毁了,以前从来没有哪个女人主动给男人写信的,大家就以为郑毓秀不守妇道,还以为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退婚,大家都跑到她家门口笑她。

郑毓秀一家都因为她写信给男人生气,更因为别人的风言风语感到丢脸,那几天总没个好脸色对她,郑毓秀知道自己在家里是呆不下去了,就一个人去到天津读书。天津只是郑毓秀求学之路的开始,她1907年又跟着姐姐去到日本留学,恰好接触到同盟会,于是加入同盟会与中国人一起救国。她在同盟会期间参与了三次刺杀活动,因为第二次刺杀袁世凯活动失败被袁世凯逼到法国去。

郑毓秀到了法国进入索邦大学学习法律,同时还在那里参加救国活动,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应该获得战胜国的福利,可是西方强国欺负中国弱小,非但没有给我们应有的报酬还强行把之前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划给日本。

郑毓秀知道了巴黎和会发生的事后,立即作为在法留学生代表去找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谈判,要求他不要在会议上签字,陆征祥接到了北洋政府命令必须要在会议上签字,郑毓秀为了保住我国主权管不了那么多了,拿出“一支枪”顶在陆征祥背后,说你要是敢签今天就会没命,陆征祥这才不敢去签,中国也就保留了收回山东半岛的权力,而大家事后才知道郑毓秀的那支枪其实只是一支玫瑰,她在与陆征祥谈判之前预感到谈判不会很顺利,随便摘了支玫瑰藏在袖子里,觉得可能会有用到的时候,没想到这支玫瑰还真派上了用场。

1917年,郑毓秀拿到了索邦大学硕士学位,可学无止境她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7年之后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博士!

郑毓秀博士毕业之后一刻不停留就回到了中国,并且1926年与同为律师的丈夫魏道明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她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女律师,打的最出名的官司就是帮孟小冬与梅兰芳办理离婚。

1959年12月,郑毓秀在美国病逝,终年68岁,人们为了纪念她以她的名字建了许多“毓秀街”,这样的街在沈阳、南京都有。另外,郑毓秀留给我们的还有她的外孙女——杨盼盼,看过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人就知道她是谁,里面温柔的穆念慈就是她扮演的,她因为这部剧在香港家喻户晓,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郑毓秀的外孙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