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手机中的愤怒》 陈久平
相关推荐
-
乡下的婆婆来了之后,她在老公面前常挑拨离间,我快要崩溃了!?
图文:寒園风小雨 今年9月初,两个多月的孩子,因为肺炎住进了医院,老公的单位比较忙,请假比较困难,我赶紧一个人很难应付,就叫了农村的婆婆来帮忙. 我是县城长大的,在我的印象中,农村人纯朴勤劳能干,但婆 ...
-
5岁孙子对奶奶灵魂拷问:爸爸见你5次,打了妈妈3次,你高兴了吗
婆媳之间最恶劣的关系莫过于惹不起又躲不了吧. 最近亦红(化名)向丈夫提出了离婚. 关于离婚的原因,她坦言是婆婆没有边界感和丈夫妈宝男的种种行为,而导火索是最近丈夫见了婆婆5次,对她家暴3次,每次家暴都 ...
-
南山之松《剩男和剩女的一次约会》 (小说)
<剩男和剩女的一次约会> (小说) 一个盛夏的傍晚.K市的某街心公园. 小伙子脸上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走进了这座街心公园. 他找到了唯一的一张空闲的木质长椅坐下.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刚好是 ...
-
罗贤花丨玉米种子引起的风波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村东的山脚下,彩云婆媳俩人正赶着把一块地松出来,好把玉米给播种上.快到正午时分,彩云停下手中的活,双手扶在锄头柄上,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理了理贴在额边湿润的发丝,喝口水喘 ...
-
散文||逛 街
逛 街 刘美英|北京 中午孩子二姑在厨房准备做饭,我进去帮忙洗洗菜,两人在厨房捣鼓半天.我这个不会做饭的就打打下手,洗个菜拿个碗什么的. 午餐完后,天气不是很好,一直下雨,还下得大.我走到卧室跟先 ...
-
孩子喜欢玩手机,作为父母该如何做?学学这位老人的做法吧
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特别是现在很多父母,手机也成为了他们带娃的好帮手.我的朋友小丽就是这样子,小孩子哭闹,只要手机一放到面前,马上就不哭不闹,小丽也难得清净,为此, ...
-
濮阳3路车上那位姑娘,我想和你一起游玩小镇
本文由大嘴文案工作室倾情出品 濮阳3路公交终点站是濮水小镇,我就在那里下车,经常看到有位姑娘,她在我的前一站下车,也就是湿地公园. 我们经常在3路车车厢见面,所以,就面熟了. 她穿的皮裙上别致的腰带, ...
-
大年初二就来给我添堵,这样的人以后少来我...
大年初二就来给我添堵,这样的人以后少来我家[发怒] 今天,表侄女带着孩子来我家了,从她进屋开始嘴巴就没停下来,滔滔不绝的白话着婆婆的各种不是,说婆婆太抠门过年不给她和老公压岁钱
-
小小说《新女婿上门》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盛夏七月,正是和林县康乐村土豆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候的村子里十分热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度夏,村 ...
-
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过年时贴年画是家家必须很重视的一项活动.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二十四开始扫房糊窗子.把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了,就要贴 ...
-
散文《巧手捏出幸福花》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她和蔼善良,乡下人的打扮总是朴实无华.她是岚县白龙山下的艺术家.人常说:深山出俊鸟.她大概就是深山的俊鸟.她有一双非常平 ...
-
散文《方东风》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一 民国二十三年,生下了方东风.那年天旱的厉害,夏天点雨未滴,春天种上的春小麦一直没有出苗,到了阴历的六月里才下了一场中雨,那 ...
-
【山西】陈久平丨小说/ 奶茶妹的婚事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陈久平:山西岚县退休干部,退休前为岚县农业局副局长,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岚县作协副主席,曾在<山西文学>.<山西晚报>.<吕梁文学>等报刊 ...
-
散文《开笼放鸽》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去年秋天,过罢了中秋节,秋高气爽,谷穗黄了,高粱红了.在马路上,一只鸽子在汽车轮胎底下绕过来绕过去,跑的很慢,翅膀已经被人们剪 ...
-
《民间故事四则》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一.打黄怪 一年夏天,有一远路客人路过某山村,在村前的井旁坐下休息,只觉得寒冷难挡,因此把原来准备在路上防热解渴的一条黄瓜扔到 ...
-
散文《美丽灵魂说西施》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中国古往今来,我想应该是美人多如牛毛,何止四个呢?我认为只四人所以能古今流传,只因其能与国之要人同衾共枕,乱政亡国. ...
-
散文《开荒》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960年,人们确实是没有粮食吃,我家也一样,农业社给分的一个人360斤口粮根本不够一年吃.到了1961年生产队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