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伤寒论第12条方后注的秘密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东汉末年,文字要写在竹简上,从伤寒论398条来看仲景更是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但他却在开篇第一方,桂枝汤方后注中却不厌其烦用156个字来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中能学到什么?

第一点:“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首先仲景告诉我们的是药物的炮制和煎药火候很重要。这点往往会被我们忽视,甚至有些大夫认为开完方子后其它的事就不归自己管了。患者不问大夫也不说,解表药像滋补药一样熬能达到最佳效果吗?

第二点:着重讲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即辅汗法。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系统阐述过汗法,他在《汗法临证发微》中指出临床中“予麻桂剂,……必加辅汗三法,即连服、啜粥、温覆”。温服、针刺等,凡是有利于汗出的措施方法皆为辅汗法。其目的是辅助达到汗出表解。

1、温服:就是趁热喝药,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刚从冰箱中拿出和冰镇矿泉水似的,喝下去能发汗吗?

2、啜粥:“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类似条文还有如:五苓散方后注有“多饮暖水,汗出愈。”桂枝汤辛温发汗力弱,啜热稀粥一可借助热粥、暖水的阳热之气提供热量以助辛温发汗;一可借助热粥、暖水提供作汗之源。

3、温覆:“温覆令一时许”。类似条文还有如:276 条桂枝汤方后注“温覆取汗”。还可见于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等方后注,甚至辛温发汗力强大的麻黄汤方后注还提到“覆取微似汗”。而这一点与西医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对于一个外感发高热的病人西医会让他越暴露越有利于散热越好,甚至用冰袋冰帽冰敷辅助降温。而我们温覆目的在于增强汗出,是辅助的发汗方法,从而达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汗出而表解的目的。

4、连服:“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伤寒论》113方中,服药方法为顿服、二服、再服、三服,多次服用等。而连服则集中体现在解表方剂中,并不规定具体服药频次,而是根据治疗目的而定。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可见连服的目的亦在于取汗。而我们临床当中还有些大夫管不管你解表不解表,一律日二服。这样能达到覆杯而愈吗?

第三点:“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这是发汗的要求,一是微微汗出,而非大汗或无汗;二是遍身皆见,而非局部汗出;三是持续不断;四是随汗出,脉静身凉而病愈。

第四点:“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这就是要中病即止,汗出则止后服。类似条文有如:大青龙汤方后注“一服汗者,停后服。”大承气汤方后注“得下,余勿服”等等。本来一个桂枝汤证却因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而陷入阴证或变生它病。

第五点:“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就是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表证是实质是正邪交争于体表,机体聚集大量津液于体表,欲汗排邪的一种病理状态,这时候再去吃这些不好消化的食物,机体势必要把一部分津液能量撤向于里而助胃腐熟。这样体表津液减少抗邪无力而病程迁延或加重或传变。

读到这里,难道我们仅仅是窥得的服用桂枝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吗?纵观全书398条,仲景无处不在给我们提供的是六经辨证的思维,而不是具体的113方。更处处以例示人以规矩,教人以准则。

(0)

相关推荐

  • 理解了麻黄和葱白的关系,才能真正掌握千古疑难方证——白通汤

    系列名称 : 详解伤寒论398条113方 单节名称 : 白通汤与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是少阴病方证,其实本质是少阴太阴合病的方证,由于葱白通阳的观点,导致对白通汤的理解陷入了误区,妨碍了本方的临床应用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45,46,47,48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表证,当发汗解表,而药后不解,既是表证发汗为何不解呢,一是用药不到位,有效没有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44、45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44.45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2条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

  • 古传中医:津液解 兼解伤寒论第12条

    津和液其实是两个概念 津:达于天之水为津 液:降于地之水为液 水为阴 本性沉降 如何才能上升达于阳位即天之位.那就要有个推动水上升的动力 这个动力就是风 中风者:风受伤 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 ...

  • 掌握这12条方,得半部伤寒!!!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 ...

  • 掌握这12条方,得半部伤寒!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 ...

  • 「药王孙思邈」掌握这12条方,得半部伤寒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 ...

  • 「药王孙思邈」掌握这12条方,得半部伤寒【一点资讯】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 ...

  • 栀子豉汤方后注曰:得吐者,止后服。那么栀子豉汤是用来催吐的吗?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后注曰:得吐 ...

  • 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第12条第一款该如何理解适用

    第12条第一款包含了两个推定:作者身份推定和权利存在推定.权利存在其实就意味着权利归属,因此该条文实际上也同时包含了权利归属推定. 作   者 | 衣庆云 东北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编   辑 |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1,12条

    ​今日学习 <伤寒论>第11条: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 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条是以欲得衣与反不近衣的行为现象看本质分辨真假. 病人身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