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溯源】钟繇的小楷影响了晋代二王的小楷风格
艺术精品课堂/

钟繇(151- 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魏书家,书学曹喜、刘德升、蔡邕。在曹魏时期曾任丞相、太傅,所以有“钟元常”“钟太傅”之称。钟繇所处的汉末三国魏时期,正是文字从隶书向楷书交错转变的时代。东晋时期,钟繇与草圣张芝齐名,史称“钟张”。到了北宋,钟繇被尊为“正书之祖”

钟繇在书法学习上比较刻苦。他的小楷用笔方法独特,改变了蚕头燕尾,对于隶书的波磔之势进行了明显的削减,对隶书扁平的体势也进行了改变,从章法上而言,隶书行距窄字距宽,小楷改变了这种布白。笔画比较肥厚、结体疏朗宽博,体态扁方,字的重心偏低,用笔已从方变为圆,鼓侧生动,古雅朴茂,天然成趣。尽管并不成熟,但是却显示了与隶体不同的体态与气息。他的小楷不仅影响到了晋代二王的小楷风格,还对元明清三代以及当今社会的小楷有定的影响。 他的作品《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钟繇是对东晋书法影响最大的书家。

钟繇作为“洛下新风”的代表人物,他对书法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承了东汉隶书的规范式样,形成一种有程式化体态的 “铭石书”;二是改进东汉时期业已形成的楷书、行书旧体为具有新体风尚的“章程书”和“行狎书”,并且使官方认可“章程书”,成为正体,高层的广泛使用提高了“行狎书$”的地位。

晋代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同时惜书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

钟繇的书风从魏到晋风行一时,在书坛上占有统治地位。如今钟繇的楷书作品有《宣示表》、《荐季直表》、《 贺捷表》、《田舍丙表》 等,都是他写给朝廷的奏章。但是可能受书写工具或者是书写姿势的影响,都是小楷,并且只有刻本传世,虽然辗转翻刻难免失真,但也保留了钟书的某些特点。例如从《宣示表》中可以看出整肃平正,体态略呈扁势,与传世的王羲之小楷相类似;从《贺捷表》中可以看到,钟繇的楷书带有隶书的遗意;《荐季直表》笔体肥厚,可能有翻刻的因素存在,但结字还是横扁的,依然保留钟书的特征。




艺术|文化|品牌|视觉|分享
@画家的朋友圈2021
谢谢阅读!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