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CFO那密不外传职心经,弯路亦可能是正途
前段时间,和财务部的一位优秀实习生做职业发展谈话,她问:如果她未来想做财务业务伙伴(BP)?什么样的职业路径最好?她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会计,现在正在找工作。面对诸多选择,她说自己很迷茫,想走一条奋斗之路。
财务小姐姐们纷纷帮她出主意。大家达成共识,有个“正途”推荐:先去四大做几年审计,然后选择一个不错的行业做财务分析(注意:千万不要选会计),慢慢往上做就行了。为何先去四大?因为四大和企业相比,在初期接触面比较广,学到的也比较快。如果去企业从基础会计做起,那成长太慢了。为何四大出来之后要做财务分析?因为比较直接,不需要走弯路,熟悉以后可以慢慢积累成长。

实习生美眉收到了大家满满地祝福去找工作了。而我却略感迷茫。环顾四周,我试着想想认识的那些财务总监们的职业之路,想了许久也没想到几个是走这条“正途”出身的。相反,他们的人生和职业轨迹五花八门:
有的人做财务之前,是做人事的,做IT的。有的人在企业里做做财务,就开始“横向发展”,做战略、渠道、业务、甚至总经理然后又有人回到了财务。有的人是从企业管培生做起的,有的是一路做会计的,也有人是一路做财务分析的,一步步做到了财务总监。也有的人从四大出来做了投资,玩转资本市场之后,又从资本端切回企业端。
每个人的路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无疑对这条职业发展的“正途”是个打击。然而如果正途不存在,我们还能布局点什么呢?
我们采访了多位财务高管,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职业发展心经,发现他们的心经有许多共通之处。我们将这些心经汇聚成下面的6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01
平衡横向与纵向
老A的职业经历相当丰富。他在企业里做了几十年,不仅做过国家的CFO,还做过共享中心、大事业群的业务财务负责人等多个角色。这还不算,他还“不务正业”好多年,做了渠道、战略、和一些其他门类的工作。他和他的家人辗转了几大洲几大洋,每隔几年换地点、换角色、给孩子们换学校。他的心经总结下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老A有一套自己的职业发展理论。他说:一个人,能选择的职业方向主要是两种:横着走和竖着走。竖着走就是10,000小时定律,在一个领域内深挖。例如:有的报表专家,在报表领域做的极为精深,有几十年的沉淀。他们“高筑墙”,形成了天然的职业壁垒。
横着走,就是不断去累积不同模块。老A认为,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达到70%的熟知度,大概只需要两年时间。而达到95%以上的专业,需要超过十年时间。那么他可以把十年时间分成四到五个两三年的时间,去积累不同模块。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通才。他说,要敢于跳出传统眼光,尝试不同的领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广积粮”的人横向发展,贯通不同领域,对自己和对企业都有很高的价值。
最后一个缓称王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接下来配合故事5一起分享。
02
解锁关键能力项
老B是一名资深CFO。他的职业发展思路和老A有点像,他的方法很简单:解锁关键能力项。他认为,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关键能力项和关键经验。对于团队的同事来说,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解锁关键能力项并获得关键经验非常重要。他说,每个人应该有一个关键能力清单,但凡在清单上的,你没有的,就要尽量去尝试去打钩。钩越多,对你的职业发展就越有帮助。

是不是说我没有的某个能力项,我就一定要跳出目前的工作去解锁呢?老B认为,解锁的方式有很多,例如:
1. 通过短中期项目涉猎;
2. 把部分团队划到这个人的团队中,增加他的关注度。比如一个专注销售业务的业务财务经理希望解锁研发财务,可以让部分研发财务同事向他汇报;
3. 为他配备相关导师;
4. 请他做他不熟悉领域的下一层同事的导师或教练;
5. 在其他同事辞职或休长假期间让培养对象兼职部分他人工作或代管团队等等。
那么关键能力项是什么呢?这要看目标职位需要哪些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结了业务财务的12大能力模块的原因。有需要的伙伴们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文章:
财务BP的12大能力模型

往往,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设身处地地进入到那个角色中,很难真正明白那个角色的能力项要求是什么?而且,时代在飞速发展,能力项变化很大。比如过去市场部的同事比拼的是线下活动谁办的更好,如何专业地站展台。而现在,新媒体时代之下,如何写爆文做运营是市场部的必备技能。如何发展时代需要的,组织和市场需要的能力项是解锁能力项的重要前提。
03
抓住人生的关键机遇
有人说,人每七年会遇到一次重大的人生机遇,能否果断抓住人生的机遇,是实现人生转折或者大踏步前进的重要一环。
相信许多人,都纠结过老板给出的职业选择:有一个国外总部的机会你可以去尝试,但自己的孩子还太小;有一个新开的工厂需要人,但是自己从未做过工厂的工作;有一个非财务的工作机会,总经理推荐你去做,但是自己仍然不想离开财务;有一个困难的业务和团队需要人,做好了可以快速晋升,做不好却可能要丢了饭碗。
凡此种种,都在考验每个人的定力与果决。诸葛亮如果不是抓住刘备的三顾茅庐,无法名垂青史。蔡崇信本拿着570万的年薪,却要跟着马云拿500块工资,当年的他眼界和魄力不得不令人惊叹与佩服。
是什么帮助我们当机立断抓住机遇呢?
- 深入了解,厘清历史趋势,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边界在哪里,为判断机会打牢基础。有时,错过机遇不是自己没判断好,是自己从来不了解这个领域,不知者不谋事也;
-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做好自己等他来;
- 敢于冒险;
- 抓到机遇后遇到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做成。
请相信,人生的转折和去向,在你手中。
04
热爱:每天上班
我都好像上球场
C君,法国人,事业部负责人(BU Head)。他早年是一个高级财务分析员,短短几年时间,他转岗至销售,成了事业部的负责人。他的下属说,与他共事,彻底改变了他下属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知。
C君分享他做高级财务分析员时的工作:那时老板每天让他刷报表,刷好之后发给各个同事。这个工作内容很枯燥。他就偷偷地,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自动刷报表,自动一键发送。原来每天需要3个小时做完的工作,他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接下来,他用省下来的时间,继续探索新的领域和乐趣。
他说,他每天来上班就仿佛上了篮球场。他用70%的时间去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当然,对公司也有益),再用30%的时间去完成那些无聊的工作和流程。他寻找乐趣,启发乐趣,也鼓励团队在工作中获得人生乐趣。
他的下属说:和他一起工作的几年,大家经常连轴转,周六周日也不休息。但即使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仍获得了巨大的心流(专注时表现出的状态)。专注地做事所产生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工作产出质量很高,也给团队带领了很多欢乐与正能量。
心流源自于热爱:因热爱而专注,因专注而专业。寻根溯源、寻找到热爱,你一定会开启一段快乐又开挂的人生。
05
适时停留: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D君,是一位女CFO。她分享了她的人生故事: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直在企业财务部工作的她业绩相当出色。早年她做资金管理(treasury)的工作,属于卓越运营(COE)专家团队,一路做到资金的一把手。后来她要做一个艰难地选择,是继续一辈子做资金管理呢,还是再进一步做CFO全盘管理?她选择了后者。做了CFO之后,她依旧顺风顺水,几年之后她的老板问她:要不要做亚太的CFO? 她并没有犹豫,一鼓作气接下了这个摊子。
多年之后回顾亚太CFO这段经历,她却有很多新的感悟。她分享说,以前她无需跨时区地飞行,开会。虽然回家晚一些,但是她还是有时间和家人相处。可做了亚太CFO之后,她的工资涨了20%,但是个人的生活却变得一塌糊涂。身体差了,和家人的相处少得可怜。她说,如果早点有人告诉她可以停下来,她不会再多往前走这一步。
其实,第一个故事中的A君的第三句话缓称王也是同样的意思。了解自己的心智边界、平衡身体、生活、家人,适时停留,乐享人生。
06
随遇而安:弯路亦可能是正途
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和一个高潜同事谈心,推荐她一个新的职业机会(例如从财务分析或者专家团队到管理一个大的会计团队,或者做项目经理),她说:老板,谢谢你,但我不想走弯路。
回想一下故事1(平衡横向与纵向)和故事2(解锁重要能力项),职业成长期中要不断解锁重要能力项和不同的业务模块。有时候,老板从他的角度看到了,预备了,但是从同事的角度还未必理解这个能力项的重要程度。有时一些用力地安排和经营,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因为,站在此处,我们并未看到井外的天地。有时候随遇而安,是人生境遇,也是人生智慧。
人生的路慢且长。生于1955年的莫言,盛名之下,要做一个晚熟的人。晚熟,是一种智慧,不着急,有期许,给自己光亮,走下去。

悦财,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顶级业务财务频道,快快加关注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