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古天地】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阴山岩刻(人面图腾与圆穴组图岩刻)

接下来为您介绍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的一件镇馆之宝。大家请看,就是我身后的圆穴组图的人面像。
为什么堪称镇馆之宝呢?首先是因为,它已经成功地申报了国家一级文物。而其年代之久远也令人瞠目。

到底有多久远呢?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大概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些人却认为这应该是万年以前的岩刻作品。

大家请看:在整个的岩画作品当中,正中是两幅人面像。人面像周围有一些辐射状的凹点儿,中间部分可以看到,人的五官也是俱全的。

那有人认为这是不是在远古先民闲来无事的时候所做的这样一幅简单的人面像作品呢?

其实不然。要知道,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平均寿命来讲,很难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在一小段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一幅作品。

大概都是好几代人,代代相传来完成。所以也可见其刻画内容不简简单单是某个人的写照。

很多的专家学者给出这样的说法: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对太阳神的刻画。因为很直观,我们看到在人脸的周围有辐射状的凹穴。

但是也有专家学者给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也许是在水源地对某一种神灵的刻画。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十分恰巧的是,这件作品发现地就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白旗沟水库沟底。正好是一处临近水源并且水资源丰沛的地区。
那么我们的阴山岩刻基本上是按照原地就地保护的原则来进行保护的。为什么又把它们切割下来移到馆中呢?这也是因为它在水库的沟底。

我们知道,由于巴彦淖尔地区在每年夏天的时候会有集中的洪期,大量的洪水倾泻会对岩石的表面造成大面积的损害。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的左上角已经有大片的岩层发生了剥落。

所以为了保护阴山岩画,我们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将其移到馆中来进行保存。
十分幸运的是,同样在乌拉特中旗,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件圆穴组图的人面像,而它的位置是在韩乌拉沟水库的沟底。

大家请看,现在在我身边的这件作品就是乌拉特中旗韩乌拉沟发现的这样一件圆穴组图的人面像。

我们可以看到啊,经过积年累月的剥蚀之后,画面并不像刚才看到的那一幅,整个的磨刻痕迹有那么的深。

同时在这幅作品上面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含有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大唐”二字。很多学者给出猜测,他是不是唐朝时候刻上去的呢?

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我们通过磨刻的痕迹来比定,应该是远古先民用石头磨制而成的,而大唐二字的镌刻很明显其笔法十分的犀利,而且线条也十分的清晰,应该是用一些铁质的工具来凿刻而成的。

那么从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大唐二字也有可能是在唐朝时,某些文人墨客来到阴山地区发现岩刻之后,想要留下一些痕迹作为纪念,可是石头实在是太坚硬,任凭他用金属工具使劲的敲凿,也只能留下完整的大唐二字,第三个字也没有凿刻完成。

可见,凿磨石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阴山岩刻当中所记录的题材,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所见所闻,而应该是远古先民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想要留给后人的启迪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