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中学优秀作品12 ||八(7)班 汪晶婧《拥抱苦难,往前走》
郁达夫中学学生优秀作品12

拥抱苦难,往前走
郁达夫中学 八(7)班 汪晶婧
“明知世界冰冷,也要尽力燃烧,为了美和爱去忍受苦难。”
——题记
有时候,看的书多了,便也忘了喜欢。却分明,又遇见了那一份久违的喜欢。
暮色渐浓,天上月痕浅浅。初次翻开《名人传》的扉页,与普通书籍似乎谈不上有何差别,并无封面上那三个明晰大字叫人联想起的磅礴豪迈之感。既无眼花缭乱的华丽辞藻,亦无扣人心弦的跌宕情节,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无非是把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大家的一生以传记形式呈现于读者眼前罢了。况且,他们早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伟人,着实谈不上什么新鲜呢。我以为,那份对书特有的喜欢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寄托于此的。挺着耐心,一字一句品读过去。起初些许烦躁的心绪倒也沉淀下来,安静在滋长。——原来,质朴的文笔才是全书凝练的宝珠,远胜于那往昔的一颦一笑,直抵人心。望望天,似乎,与那喜欢近了些。
夜幕遮盖,灯下叶影绰绰。再阅《名人传》,哦,原来,它描绘的是传主们的苦难啊。耳畔,何时传来了钢琴声,和着月光在舞蹈?是他!正襟危坐着,贝多芬灵巧的双手在琴键上翻飞起舞。谁又能料想到,如此才子将要遭受耳聋的晴天霹雳,需忍受锥心的疼痛?苦难将他折磨得千疮百孔,又何尝不是打造了倔强的他?一阵风吹回了欧洲繁荣的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低了头,在静静思索,慢慢雕塑。创作,成了他孤独的围墙,亦牢牢地拴住了他一展才华的双手。苦难,压抑了他心头的才华。何时才能得以解脱?一如深邃的夜空,看不透,望不尽,漫漫无期。——于是,凭着骨子里的爱,他拥抱了苦难,成为矛盾的载体,咬紧了牙往前走。抓住了那一瓣金色花,我瞧见了托尔斯泰同样金黄的心。敏感,善良,使他刻骨铭心地体味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水深火热,而这,也是他苦难的起点。将自己全部财产慷慨地分给穷人,身体力行,布衣素食,托尔斯泰做到了一位贵族不能做到的所有奉献,却也为此饱尝苦难——连他最爱的妻子也无法理解,又谈何支持?他在孤独中的不断求索,使他真真切切地拥抱了苦难。但谁能否认,错位的苦难不是托尔斯泰创作的养分?拥抱的苦难不是托尔斯泰走下去的动力?
夜深人静,窗外冷风瑟瑟。三读《名人传》,动容的同时,心湖波澜不止,却亦起伏着一缕羞愧,掺和其中——肉体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使三位名人非但不曾沉沦,反倒“在伤心隐忍中栖身”,高歌“愈受苦愈使我喜欢”的宣言,那我们生活中那些所谓的“苦难”到底算得了什么?想想觉得甚是可笑,那不过宛若一粒尘埃罢了。逃避苦难,是我们惯用的伎俩;抱怨苦难,是我们不变的措辞。若苦难的鲲鹏当真扑棱了翅膀呼啸而至,我们真的躲得过?与其畏畏缩缩,不如胸怀坦荡,拥抱苦难,昂首阔步地往前走!
合上末页。现在,我确信,我在此寻到了那份喜欢。
一阵风越半墙而过。远方,苦难的天空升起,一轮微红的新月。
点评:暮色渐浓,这是文章的起点,亦是一份感情的出发点。从“暮色”到“天黑”,直到“夜深人静”,作者对书的体验领悟宛若拂袖作画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铺上一层层斑斓的颜料,用温婉隽永的语言牵引着丝丝缕缕的情感银线,步步深入。并且,赋予浅淡朴素的文章以深刻寓意:唯有笑着,坦然地迎接苦难的洗礼,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汲取到往前走的力量。同时,文末由伟人及平凡的我们,并未详细叙述“我们”的表现,概括性较强,略显笼统,当然也给“我们”留下更大的反思空间,含蓄委婉。(陈佳)

郁达夫中学是一所以现代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名字命名的学校,位于风光迷人的富春江畔,是杭州市富阳区建校早、文化底蕴深厚、师资质量高的初中学校之一。


郁达夫校本课程

郁达夫文豪校区即将开启
祝福郁达夫中学更上一层楼

来稿请发送至332002779@qq.com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