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又被颠覆,科学家发现暗物质可形成黑洞,还是超大质量黑洞

在传统的物理理论和认知中,黑洞都是物质在极端致密状态下形成的,比如大质量恒星的坍缩会形成恒星级的黑洞,超大质量黑洞通常都是宇宙形成之初的局部物质致密区域直接成了黑洞,星系中心的大黑洞一般认为都是这样形成的。

但是在今年的4月25日,《科技日报》刊文称有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撰文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形成,这种新理论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可由位于星系中心的暗物质直接形成,颠覆了以往认为黑洞有普通可见物质形成的理论。

已有的超大质量黑洞标准形成模型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本身的体积比较小,很多空间中存在着物质非常致密的区域,这些“致密点”就可以直接坍缩成黑洞,同时它们也成了自己所在的附近区域中的引力中心,使得大量物质向其聚集并围绕其运行,这样就形成了原始的星系,接着这个黑洞就会不断的吞噬星系中心位置靠近黑洞的天体等物质,使得其质量逐渐变大,成为如今存在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以及一些类星体等。

也有另外的说法认为,一些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黑洞可以通过兼并其他恒星或者黑洞等增加质量,如果其所在的区域中恒星和黑洞等大质量天体的密度比较大,那么它也可以通过吞噬别的星体而成为较大质量的黑洞,但是要想成为超大质量黑洞(太阳质量的万倍以上)是很难的。

但是这项关于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最新研究认为暗物质也可以形成黑洞,该研究称可能存在由暗物质构成的稳定星系内核,而且其密度很大,一旦达到临界值就会直接坍缩成超大质量黑洞。

而且研究者认为这种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方式可能比其他形成机制(如前面所述)更快发生,在宇宙形成的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形成之前就已形成,成为引力中心后才吸引了大量的可见物质向其聚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暗物质向其聚集,从而造就了星系的形成和运行,这种说法颠覆了早前关于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主流观点。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阿根廷阿普拉特国立大学的卡洛斯·阿圭列斯教授说:“这种新的形成机制为宇宙早期出现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一形成机制可以忽略宇宙早期的致密区域形成黑洞,也不需要先出现大质量恒星再坍缩成黑洞,可以说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理论。”

但是在传统的对暗物质的认知中,一般都认为暗物质都是极其稀薄的,有人认为冲刺于宇宙空间中的中微子就是暗物质,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形成暗物质的基本粒子应该比中微子更小,人类对暗物质的特性还不够了解,但一般认为暗物质不可能非常密集,他们虽然大团大团的存在于宇宙空间中,但是密度极其稀薄,已知的可见物质要稀薄得多,所以认为暗物质也能形成黑洞,也会有不少人表示不敢认同。

但也有天文学家认为暗物质在宇宙的某些区域中也可以十分致密,比如在一些星系的中心位置,就是暗物质最为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暗物质有可能会转化成可见物质,如果密度足够大,那么也有可能直接转变成黑洞,在宇宙形成的早期,某些区域中的暗物质的密度可能非常大,坍缩成黑洞是有可能的,阿圭列斯也说它们的新研究发现“可以证明这样的核晕暗物质分布确实可以在宇宙学框架内形成,并在宇宙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

这一研究成果无疑对揭示宇宙早期状况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团队还表示将通过下一部的研究加深对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形成过程的探索,并且通过天文观测来了解银河系,等星系中央是否也有这样的致密暗物质核心。

参考资料:

《科技日报》4月25日文章《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直接形成》

(0)

相关推荐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究竟有多可怕?

    黑洞的存在是相对论最著名的预测之一.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不久后的1916年,科学家史瓦西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中推导出了一个特殊的解,该结果预示着宇宙中应该存在一类极其特殊的天体--黑洞. 黑洞 ...

  • 超大质量黑洞竟同时存在旋转方向相反的吸积盘

    虽说科学家们认为,每个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但现有的理论很难解释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据我们所知,死去的巨型恒星会形成黑洞.恒星坍塌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多数黑洞的形成机制,即:一颗比太阳 ...

  • 130亿光年外,中国科学家发现一超级黑洞,质量达太阳16亿倍

    在130亿光年外,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发现再一次挑战了人类的黑洞和星系形成模型,让科学家们陷入了困境. 最古老的类星体 这个黑洞的名字叫做J0313-1806,属于一个类星体.类星体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 ...

  • 科学家证实银河系的中心是个超大质量黑洞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银河系及其它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但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数据及观测资料能够证明这一点.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在超大望远镜上的GRAVITY(一种极灵敏 ...

  • 科学家新理论:宇宙中可能没有暗物质,而是一种负质量

    在我们的宇宙中,所有可见的物体加在一起,仅仅是全宇宙质量的4%左右.而另外的96%,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这是现在科学家们得到的结论.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肉眼完全看不见的,甚至我们的仪器也很难探测到,因此 ...

  • 巨型鲟鱼精?美国科学家发现体长2.1米的超大鲟鱼,活了100多岁

    鲟鱼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一种鱼类,味道鲜美,清蒸之后十分美味. 平时我们见到的鲟鱼大概三十厘米长,做熟之后正好放在一个盘子里.但是,如果你见到一条2.1米长的巨型鲟鱼,估计就要被吓一跳了. 巨型鲟鱼 ...

  • 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奇怪天体, 会冒充黑洞, 吞噬光线

    在天文学家所有的观测记录中,会吞噬光线的只有一类天体--黑洞. 黑洞之所以会吞噬光线,是因为黑洞的引力是所有已知天体中最大的,大到能足以吞噬光线,使其无法逃逸. 然而,在最近的天文观测中,科学家们竟意 ...

  • 科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合并的证据

    此前科学家就曾怀疑过,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合并,并且早已观测到了这种小规模宇宙大碰撞的线索.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证明了这个假设,证明了在整个宇宙中确有可能发生过此类事件. 天文学家对由黑洞喷射出的高能带电粒 ...

  • 颠覆认知:超大质量黑洞可能由暗物质形成,达到临界值后出现坍缩

    一项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由暗物质产生超大质量黑洞的新机制. 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直接由星系中心高密度区域的暗物质形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常"物质形成. 这一结果 ...

  • 颠覆此前认知!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直接形成

    颠覆此前认知 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直接形成 科技日报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刘霞)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撰文,提出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形成的新机制--超 ...

  • 颠覆 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真的是黑洞吗?

    majer @ 2021.05.22 , 21:39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在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但是我们无法去那里查看一番.如果在那混乱的区域中心潜伏着其它东西呢? 我们从名为人马座A*( ...

  • ALMA发现超大质量黑洞旁边的吸积盘

    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天文学家对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它距离地球约2万6千光年,其质量中可达太阳质量的四百万倍.这个拥挤又混乱的中心充满了流动的恒星.星际云气以及大量的高温气体和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