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文霞原创散文《家乡的鱼》

家乡的鱼

文霞

我的家乡是信阳市息县长陵申庄,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河支流之间,东连着淮滨与安徽省相邻,南接潢川、光山,西达罗山和信阳市,北抵正阳、新蔡,是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河湖广布,植被茂盛,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南湾水库离我们家不远,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沟河池塘水质清澈甘甜,四季流淌,盛产的稻米有“香稻丸”之称,列为清廷贡品,鱼儿特别新鲜,肉质紧实细滑,香嫩可口,无论红烧还是清炖,都那样的味美!

12岁那年,我就随父亲来到平顶山。此后,只有当老家有事,和父母一同回去时,才能品尝到家乡鱼儿的美味。慢慢地,家乡渐渐淡出我的视野。不曾想到,今日妹妹送来肥美的家乡鱼块,让我好生激动。原来,她在客运站工作,偶然得知商人为节约运输成本,通过客车捎带一些家乡特产,包括信阳的冻鱼块。她知道我特别喜欢吃家乡的鱼,就买些送来了。打开一看,整条的鱼已经洗好,放好了佐料,只需打开火把它做熟就行,多方便呀!品尝着家乡的美味,我思绪万千,脑海里浮现出少年时代和姐妹们一起捉鱼的情景。

家乡人都喜欢吃鱼,它比大肉便宜很多又味道鲜美。那时,村里有集体的水塘,鱼苗是按各家人口出钱统一购买的,喂养在集体的水塘里。记得小时每逢过节,村长都会带领村里的劳力们,打捞水塘里的鱼。特别到年底,劳作了一年的人们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要过年了,要分鱼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水塘的水抽出一半,接着用渔网打捞。此时,由于来回捕捞,大人们把水塘的水弄得可浑了,很多鱼儿呛得浮出水面,露出黑黑的头,姐姐带着我站到塘边上,拿着筐去捞鱼。我看见鱼游过来了,拿筐捞时,不小心一头就栽到水里了。为此,姐姐还挨了一顿打。

轮到分鱼时,我们早把不快都抛到了脑后。按人头分,大户人家都能分到十几条。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我们家分到的鱼总是偏小又少,可我们姐妹几个不介意呀!当村长指着地上的一堆鱼说:“这就是你们的了”我们姐妹几个那个高兴呀,也不管衣服脏不脏了,抱着就往家里跑。妈妈为了让我们尝尝鲜,解解馋,就把鱼清洗好剁成块,放点面粉拌拌,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把鱼丢进去,再放点点豆腐,什么佐料都没有,就放点盐,待鱼肉烹熟后,吃起来很是鲜美。装一大碗米饭,浇一勺鱼肉带汤,简直是人间极品。那时就想,要是天天都能吃到这样的饭菜,该有多好呀!到如今,我也总在菜市场里买鱼吃,即使放进各种佐料,也吃不出当年那个鱼肉的味道了。

看到妹妹送来的鱼块,回想着妈妈当年为我们烹制的美味,我多么希望妈妈的头发还没有那么白,皱纹也没有那么深,两根粗粗的辫子在腰后来回的摆动着,不停闲的忙碌着,当我们吃鱼的时候,不厌其烦的叮嘱:“慢慢吃,小心鱼刺呀!……”

文霞: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和写作,善于观察事物,品味人间世态,文笔简约,语言优美,教育子女爱心竺多,身体力行。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