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

原国立中央博物馆旧址,说到为什么这里会旧址,那就有摆了

带逸动体验那久久相传故事

作为中央博物院旧址,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就设在厅房之内,展厅中珍贵图片及雕塑生动再现了李庄在艰苦卓绝抗日战争中

抗战大后方文化中心地位担当。

这里还抗战文化陈列馆,来这里学习红色精神

薪火传承


陈列馆前一大片竹林,遥想当年先辈在这忙碌生活

旧址内环境保护工作做,绿树掩映

拾阶而首先看见墙满幅照片,均抗战时期著名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

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迁入李庄,人数达1.1万之众。

其间在此居住工作著名学者名字就不细说了,看图吧

当时书籍保存至今

1940年底,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人员及3000箱文物迁往李庄

驻张家祠作为文物库房工作办公用地,筹备处在张家祠驻六年时间。

当时护卫文物军队也驻张家祠内,门口有军队站岗。

通过一幅幅照片生动形象展示了当时情景再现


主体建筑为四合院,以木结构为主,辅之部分砖石

张家祠依地势而建宗祠主体建筑地基比院坝略从外入內

有“步步升”之含意

都生活用品展示

文物运输途中被毁了一些

张家祠堂几扇门窗均系楠木,雕花门窗每块时价达四两纹银,每扇窗雕有不同形态仙鹤,栩栩如生,并配以彩云,谓之百鹤祥云,被梁大师誉为“四绝” 之一。

这些图片讲述了当时运输之艰难

民国家具雕花图案拓片,古人手工艺真巧

同济大学搬到祖师殿内


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就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达五六年之久。

那个年代虽然有汽车,但进出四川路途之困难,想想秦岭就知道。

从南京运过来文物都在这里整理汇总

古时蓑衣,时候家里都有一件

文物东归,抗战胜利后,所有文物又都从这里运回京城

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这里面至今还时不时举行展览

这些运往台湾省文物

走了一圈,发现来参观人,还年轻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