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源头”已揭秘,并不是酒,再馋也应少碰,忍住才是硬道理

脑梗是近年来一种高发的急性血管疾病,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便患上了脑梗,调查显示,脑梗患者的平均年龄正在逐年递减。

究其原因,与国民的日常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人至中年,身体若经常出现以下异常,或是脑梗即将“来临”

※头部疼痛、晕眩

假如脑血管出现堵塞情况,就会造成脑供血不足,此时,极易造成脑细胞和组织缺氧,从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早晨时,这种情况比较明显,一旦发现,要提高警惕。

一般在晨起后,这种现象会比较明显,因此,建议每天晨起时不要过猛,若是感觉有头晕、头痛迹象,应尽早就医。

※视力骤然下降或者眼前黑蒙

视力的衰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会越来越差,可若是出现短暂性的视力下降,或者眼前黑蒙现象,或预示脑梗即将来临。

在视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后,视网膜就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血液,以至于视力功能障碍,出现视力骤然下降或者眼前黑蒙的情况。

※四肢麻木

四肢的肌肉细胞和神经也需要血液为其供给能量,且四肢到心脏的距离较远,若是血液供给不足,就会造成四肢出现麻木、控制能力下降等现象,严重甚至会出现走路跛行、握不住水杯等情况。

※单侧流口水

睡觉流口水,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因睡姿不正确导致,可若是近期经常出现单侧流口水现象,或是脑梗来临前兆。

在脑部血管出现轻微堵塞或者循环不畅时,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因供血、供养不足而出现功能障碍,导致其对面部肌肉和咽腔肌的控制能力下降,此时就会造成单侧流口水的现象。

因此,若是近期出现以上四种异常,就要引起重视了,尽早就医检查,以免悲剧发生。

脑梗“源头”已揭秘,并不是酒,再馋也应少碰

随着养生意识的养成,很多人都知道了喝酒有害健康,也有很多人将脑梗病因归结于饮酒过量。

确实,长期饮酒,会加速血管硬化,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增加脑梗几率,但生活中这2种食物,吃太多,或比喝酒更伤血管。

一、高盐食物

高盐食物指其内部含有过多盐分的食物,例如腌菜、调味品等,而盐是一种化学物品氯化钠。

若是食用过多的盐分,就会造成钠离子过高,钠离子超标就会造成血管内壁出现肿胀,导致血压升高,极易将血管内壁的斑块冲刷下来,引发脑梗。

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的盐分摄入量最好是控制在6g左右。

2、过于油腻的食物

脂肪是身体活动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肉食中,脂肪含量最高,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爱上了食用肉食。

这样长期食用高脂食物,极易造成脂肪消耗不及时,过剩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大量的堆积,造成血脂含量飙升。

此时,血液中的脂肪微粒就会在血管内壁沉淀,之后形成斑块,增加脑梗几率。

呵护血管健康,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作息规律

在夜间,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若是经常熬夜,首先不利于血液循环,危害身体健康。

其次,熬夜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代谢失常,导致血液中的毒素和杂质含量升高,加剧血栓和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几率。

因此,平时还是应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最好在晚上的十点左右上床,十一点入睡。

2、常饮茶水

血液中含有将近70%的水分,常喝水,可以有效的补充体液,稀释血液中的脂质和毒素,避免血管受损。

喝水时,不妨在水杯中,放上一些有益于血管的小食材。

云台冰菊中就具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包括菊甙、水苏碱、氨基酸等。

菊甙是一种有效的促分解物质,经常补充,可以加快血液中脂质的分解;

水苏碱则能提升血管细胞的活性,有效避免血管过度硬化、受损;

氨基酸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补充越多,就能更快的修复受损的血管组织。

杯中泡上云台冰菊,有助于补充以上营养元素。

3、保持好心情

过于激动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血压,损伤血管,且据调查表明,30%的脑梗患者在生活中都存在着一些不良情绪。

因此,为了减小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事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左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