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笔下的洛阳城

白居易出生在离河南洛阳不远的新郑,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洛阳附近。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白居易回洛阳定居,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长期生活在履道坊的白居易,不吝在大量的诗歌中描绘洛阳的里坊风情,让我们透过他笔下里坊间的桥、门、楼、堂,得以明了些许由隋及唐的帝里格局,窥见中唐时期的家国风云。

骑游“天津桥”赏早春景致

洛阳城东逾涎水,南跨洛河,面对伊阙,西滨涧河,北依邙山。洛水自东向西,穿市街中央而过,河上有大大小小数座桥梁。架在洛水上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即天上疆界的港口,桥北与皇城的端门相应,桥南与长达十里的定鼎门大街相连,成为隋朝都城南北往来的通衢。在《早春晚归》一诗里,白居易详实描绘了自己在天色将晚之时骑马路过天津桥、金谷园一带所看到的早春景致:“晚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草色连延多隙地,鼓声闲缓少忙人。还如南国饶沟水,不似西京足路尘。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无限春光里,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境跃然纸上。

诗人的另一首《和友人洛中春感》:“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莫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晋代文豪石崇家有金谷园,以富丽著称,后世多以石家园指称富贵人家。“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在这首《天津桥》里,白居易将水月幻化为美人形象,且与地名恰相契合,让美景与美人融为一体,妙手天成。天津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开合桥,“天津晓月”亦是洛阳古八景之一。

定鼎门外午桥的游兴与离愁

定鼎门取名于“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以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史载周武王迁九鼎于洛阳,当时成周洛邑的南门之名即为定鼎门。隋炀帝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定鼎门大街更是当时洛阳最重要的街道,权要和显贵也多聚于此。街宽百余米,长十里,两侧各有四行樱桃、石榴、榆树、柳树、槐柳,临街建筑一律为重檐格局且饰以丹粉。

定鼎门外有甘泉渠,渠上有午桥。“午桥碧草”则是“洛阳八小景”之一。午桥,在白居易的《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里,是终日宴游与唱和,是退隐者最闲散、最有趣味的生活方式。“二年花下为闲伴,一旦尊前弃老夫。西午桥街行怅望,南龙兴寺立踟蹰。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骑重归称意无。出镇归朝但相访,此身应不离东都。”而在他的《送张常侍西归》里,午桥顿成“别桥”,满是离愁与怅惘。后来北宋张齐贤罢相归洛,得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胜,每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他写诗道:“午桥今得晋公庐,水竹烟花兴有余。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

午桥庄刚刚建好的绿野堂,白居易和刘禹锡皆有贺诗。“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的这首《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让我们见识了他夸人的功夫确实了得。“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官名司管籥,心术去机关。”而刘禹锡在《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里对裴度的夸赞,悄无声息间也抒发了自己的胸臆。

履道坊是他陶冶诗文的“熔炉”

履道坊位于洛阳城外郭城的东南隅,占地17亩。引伊水自南入城的河渠,流经坊西、坊北,又向东流入伊水。坊间遍布水塘、竹林、杨柳、果园,风光秀丽,引人入胜。隋唐时期的皇亲国戚、达官贵族,有不少在此造府建园。

白居易晚年家居洛阳23年,加上27岁至33岁家居洛阳的7年时间,总计30年。对白居易来说,履道坊不仅是他与家人、友人同乐的家园,更是他陶冶诗文的“熔炉”与寄养精神的国土。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春,白居易宴请胡杲、吉玫等六位老友聚会履道坊自己家中,并赋《七老会诗》一首,记述此事:“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敝舍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同年夏,白居易又与八位老人举行了一次“尚齿会”。此次聚会又增加了李元爽、禅僧如满两位老人。诗人在《九老图诗》中记曰:“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初秋,白居易逝世于洛阳履道坊。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里行间留下了太多关于唐代洛阳里坊的记忆。

(0)

相关推荐

  • 乔仁卯 丨根在河洛(《洛水之阳》之一)

    作者:乔仁卯 诵读:乔仁卯  我爱洛阳,我常常为她的每一道山川.每一条河流.每一朵盛开的牡丹.每一处文化的积淀而常含泪水. 说到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像洛水这样,承载了一个民族长达五千年 ...

  • 隋唐洛阳里坊的形态结构

    隋唐洛阳的里坊建设是按照都城建设规划进行的. 在建筑规划中,先建宫城.皇城,再建郭城.开辟街道,尔后逐步建筑里坊.宫城,位于郭城之西北隅.皇城之北.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西.南三面.郭城总体布局呈方形 ...

  • 白居易诗歌中的隋唐洛阳城

    洛阳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的唐代器物.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景. □霍宏伟 隋唐洛阳城的外郭城里坊区,建筑性质各异,大致包括衙署.寺观祠庙.市肆作坊.住宅.园池.馆驿.渠堰堤桥等七种类型.衙署分为 ...

  • 洛阳研学课程推荐《图识隋唐洛阳城》《洛阳铲体验与考古发掘》

    图识隋唐洛阳城 洛阳铲体验 认真发掘 成果展示 满载而归 春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研学的好时节,也是大朋友小朋友汲取知识养分的时候,定鼎门研学诚挚欢迎大家! 关于定鼎门研学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公 ...

  • 白居易笔下的冬天 美到极致 暖到极致

    经历了"游春"."消夏"."悲秋"之后,冬天似乎一下子萧索沉郁起来. 在白居易的笔下,冬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唤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喝点小 ...

  • 春天,是白居易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是...

    是朱熹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杜甫笔下"好雨知时节"-- 春色,春光,春和景明,令人心生振奋,也令人对茶的渴望,愈加强烈. 试想,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 ...

  •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字乐天,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成就很高的诗人,他自幼苦读诗书,打下了良好的学业基础. 白居易少年时就有诗名,青年时长期辗转漂泊,晚年时被贬江州,可以说经历十分丰富,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成就了他的诗 ...

  • 一首不知名的宋词,写出了白居易笔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

    <我的中国梦> 白居易的<琵琶行>早就已经被谱上了曲子,在大江南北传承.这首古诗所集中的是那两句著名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到时光来到宋朝 ...

  • 白居易笔下的山石榴

    白居易笔下的山石榴 文/王兆贵 入夏之后,是石榴花绽放的季节.不论在乡间的巷陌中,还是在城镇的庭院中,都不难看到榴花的身影. 石榴花开,在百姓眼中不过是节令性寻常景致,但因榴花的色泽红火娇艳,过于抢眼 ...

  • 白居易笔下的雪,《夜雪》短短二十字,美到极致

    自唐代诗歌开始,"静"便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概念,且出现了大量趋向静美的作品.譬如,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里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王 ...

  • 白居易笔下的冬天,美到极致,暖到极致!

    经历了"游春"."消夏"."悲秋"之后,冬天似乎一下子萧索沉郁起来. 在白居易的笔下,冬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唤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喝点小 ...

  • 李白、杜甫、白居易笔下的春天,谁更让你春心萌动?

    说起春天,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古代,在诗人眼中,春天是空灵缠绵的,比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独具匠心的,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暮江吟》,白居易笔下最美的一个秋夜,成为唐诗中的经典

    当下社会,人们很喜欢给各类公众人物贴标签.而另一方面,公众人物也喜欢利用这些标签,给自己树立不同人设,以达到宣传自己和提高曝光率的作用.实际上,在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后人也会不由自主地给前人贴上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