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高力士为什么会被后世称赞?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关推荐
-
太监高力士,原本出身贵族,被当做特殊贡品献皇帝
一说到高力士,大家一般只会想到力士脱靴,这段历史出自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大概讲述了醉酒的李白为杨玉环咏诗,唐玄宗李隆基看李白穿衣过于破烂,于是赐李白衣服,但 ...
-
皇帝称呼其为兄,公主王爷称他为“阿翁”,这位宦官何德何能呢?
不知大家可还记得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典故?小编在看<妖猫传>时,除了注意到杨贵妃的异域风情之美,还记得演绎这一典故的场景,十分逗乐. 但也正是这一典故,人们大都认为李白狂放不羁,而高力士就是 ...
-
唐玄宗晚年生活凄惨,绝食而死,真是因为受到儿子虐待吗
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为一代明主,在他的治下,唐朝开启了"开元盛世",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后来因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而唐玄宗的晚年争议很大,最后不仅因绝食而死,还让儿子唐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8 李亨的用人标准有多独特?
NO.158 按理说,这是唐军发动大规模反攻的大好时机. 然而唐朝却一直毫无动静.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段时间唐朝的内部也并不安定. 江南.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绛州(今山西新绛).翼城(今山 ...
-
此物最相思(第367章)
757年十二月,当长安城已被皑皑白雪笼罩时,在李亨派去的内侍啖廷瑶的陪同下,李隆基一行回到了阔别一年半的长安. 对于李隆基来说,这过去的一年半,仿佛是一场深不见底的噩梦. 在这场噩梦中,他失去了至高无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64章)
当李豫和沈珍珠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时,以陈希烈为首的在大燕朝廷担任伪官的大唐官员们素服悲泣请罪,王维也在其中. 李豫下令将陈希烈等三多名官员押送长安,等候李亨发落. 在从洛阳押往长安的路上,秋风萧瑟 ...
-
千古宦官第一人:高力士
唐肃宗上元元年的秋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被贬往黔中道.这位老者一边作诗一边感叹道:"曾经的我,谁都高攀不起,可现在的我,谁都爱搭不理呀!"这个曾经皇帝的宠儿,如今蛮荒的野叟,正是鞍 ...
-
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
高力士墓位于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西,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
-
“千古贤宦第一人”的身后名:高力士墓志铭赏析
高力士(684-762),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 ...
-
高力士这一首诗,黄庭坚都为他点赞,配得上为李白脱靴
唐玄宗晚年回到长安,成为太上皇,他儿子李亨表面上对他十分尊敬,内心却十分不放心. 有一次,雨过天晴.李隆基登上勤政楼,楼下的老百姓看见他,山呼万岁. 这事被李亨听说了,他让自己的心腹太监李辅国把李隆基 ...
-
唐 高力士墓志铭(行书)并译文
2018-03-14 14:08:00·闻是文化 唐高力士墓志铭(行书) 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并序 尚书驾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潘炎奉敕撰太中大夫将作翰林待诏张少悌奉 ...
-
高力士墓志铭,书法了得!
高力士 剧照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一生侍候过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个皇帝,在唐朝宦官横行的时代,他的出现无疑是唐朝独树一帜的风景,在唐玄宗时 ...
-
张少悌《高力士墓志铭》
<高力士墓志铭>的作者是张少悌,作为盛唐书碑名手,其书迹流传较少,1999年<高力士墓志铭>的出土以及<高力士神道碑>的修复,给我们对张少悌书法以新的认识.张少悌循 ...
-
书法《王玉良“历代名人百首诗之杨贵妃、高力士”》二幅
书法《王玉良“历代名人百首诗之杨贵妃、高力士”》二幅
-
晚唐一个低贱奴仆,喜欢发呆望云,传下3首诗却备受后世称赞
俗话说"不以出身论英雄",西汉大将军卫青就是奴仆出身,后来却指挥千军万马北逐匈奴八百里!对真正的英雄人物来说,即使出身低贱,也不足多虑.不仅对英雄,对才子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