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克伦威尔:从草根逆袭为权臣,最终没逃过被砍头的命运

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权倾朝野的宠臣。他极力推行宗教改革,促成轰动历史的亨利八世离婚案,给英格兰带来深刻的历史影响,最终却因叛国罪被砍头。他的政敌们极力丑化他的形象,让他在很长时间内背负恶名。

真实的托马斯·克伦威尔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英国历史皇家宫殿的联席馆长特蕾西·博尔曼在《托马斯·克伦威尔》这本书中,通过许多原始信件和记录等资料,追溯他的人生轨迹,尽力还原了一个立体饱满的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形象。

简而言之,他出身平民阶层,是一位名声不佳的铁匠的儿子,却独具野心,善于经营,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登上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他是亨利八世忠诚的奴仆,更是贵族和保守派的眼中钉。当他的所作所为偏离国王的期望时,在政敌的构陷和打击之下,克伦威尔最终走上断头台,结束了其辉煌的政治生涯和生命。

《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剧照

托马斯·克伦威尔是如何从草根逆袭为亨利八世的宠臣呢?

纵观克伦威尔的一生,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能够逆袭成功绝非偶然。他很早就展露出过人的天赋,聪敏好学又非常勤奋、理解能力强、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他的社交能力也很强、善于拓展人脉,富于冒险精神,总是能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身边人的好评和恩主的肯定。出色的个人能力,是其能够成功的坚实基础。

克伦威尔称自己是“世间伟大的旅行者”。这位铁匠之子的人生的改写,就始于一场国际旅行。由于出身卑微,他的出生年份和地点并不明确,大致推测为1485年。1503年,18岁左右的克伦威尔就离开英格兰到国外旅行,这对身份低微又贫穷的克伦威尔来说是非常大胆的举动。这场冒险正是他逆袭成功的第一步,收获非常丰厚。

克伦威尔的成功逆袭,得益于他生命中的三位贵人的提携。这三位贵人带领他步步登高,踏上新的人生阶梯。

克伦威尔的第一位贵人,是他旅行到意大利认识的弗罗伦萨名门望族,商业银行家弗朗切斯科·弗雷斯科巴尔迪。在服侍弗雷斯科巴尔迪期间,克伦威尔迅速增长了见识,不仅掌握了地理、人文和时政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艺术、文学、音乐和精美器物等方面的品味,更能够近距离观察国家、政府、商业的运作机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段意大利生活的经历,对克伦威尔影响深远,培养了他服侍精英恩主的能力。铁匠之子已经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豪门侍从,为迈上新台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克伦威尔的第二位贵人,是亨利八世最亲近的顾问,约克大主教、英格兰大法官,托马斯·沃尔西。

年轻时的亨利八世喜欢寻欢作乐,热衷游玩消遣,乐得把国家事务丢给他信任的沃尔西来打理,所以枢机主教沃尔西掌握了所有的政事。服侍沃尔西的侍从至少有数百人,而克伦威尔在成为沃尔西的门徒后,很快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了沃尔西的青睐。服侍沃尔西的经历,给了克伦威尔接触英格兰政务以及宫廷高层甚至接近亨利八世的机会,也给他带来更多财富、提高了地位并拓展了人脉。同时,他也继续经营自己的律师事业。于是,克伦威尔很快爬升到英国上流社会阶层。

克伦威尔的第三位贵人,就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服侍沃尔西期间,克伦威尔就准确抓住有限的机会,给亨利八世留下了好印象。沃尔西失势后,克伦威尔努力寻找新的契机博取更大的权力。他最著名的成果,就是帮助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促成亨利八世与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得以迎娶其情人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对克伦威尔越来越宠信,克伦威尔也顺利走上了权力巅峰,不但掌握了许多重要职务,打理大大小小的政务,还得到了最古老、最显赫埃克塞斯伯爵头衔和宫廷中高级职位掌礼大臣,甚至获得了最古老、最受尊崇的嘉德骑士爵位,而这些原本是贵族们渴望却未必能得到的殊荣。

至此,平民出身的铁匠之子克伦威尔,在三位贵人的帮助下,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几乎令贵族都望尘莫及的人生高度。

托马斯·克伦威尔画像

克伦威尔的成功离不开这三位贵人提供的宝贵契机。事实证明,克伦威尔也值得他们的提携。他工作极度勤勉,认真对待每一份职务,哪怕事务再繁忙也从不敷衍,不仅用出色的工作成果报答恩主,更用其不变的忠诚回报贵人,哪怕是在贵人落难之时,也保持着这份忠诚。

克伦威尔的第一位贵人弗朗切斯科·弗雷斯科巴尔迪曾经陷入困境,亲自去英国收取债款却一无所获。彼时克伦威尔已是亨利八世的首席秘书,英国宫廷的红人。他得知弗雷斯科巴尔迪的困境后,立刻动用自己的权力,帮助弗雷斯科巴尔迪要回了所有款项,并额外赠予了旧主一大笔钱财和其他需要的物品。这对落难中的弗雷斯科巴尔迪无益于雪中送炭。飞黄腾达后还顾念旧情,毫不犹豫地对故主施以援手,由此可见克伦威尔的确是一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人。

克伦威尔对待沃尔西同样如此。沃尔西失势之时,克伦威尔没有像其他侍从那样立刻跟旧主划清界限,而是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尽己所能帮助沃尔西保住性命、渡过难关,“只有克伦威尔为沃尔西辩护”。只有当沃尔西提出不切实际的钱财要求时,克伦威尔才不得不回绝。可以说,他对沃尔西这位旧主也是仁至义尽了。

克伦威尔对亨利八世的忠诚更是毋庸置疑。他勤勤恳恳,顶着保守派施加的压力,不遗余力地推行宗教改革,促成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充实王室金库,都是为了满足亨利八世的要求。即使在部分问题上跟亨利八世存在分歧,他也只是勉力争取,最终还是选择遵从亨利八世的意旨。

他并不像他的政敌所说的那样,是“操纵国王的奸人”,实际上,如同作者特蕾西·博尔曼所说,“正是克伦威尔的崛起促使亨利将自己对政事的控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克伦威尔是亨利八世忠诚的仆人,这才是亨利八世肯给予克伦威尔如此高位、如此多的权力的真正原因。

《都铎王朝》托马斯·克伦威尔剧照

那么,如此受宠的克伦威尔为什么会被砍头呢?

不得不说,这是克伦威尔的悲剧宿命。宗教改革和权势过大是导致克伦威尔走上断头台的最主要原因。

克伦威尔是推行宗教改革的关键人物,必然成为所有反对宗教改革的力量的众矢之的。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在彼时的欧洲宗教界可谓是离经叛道,不仅受到罗马天主教的极力反对,也遭受了英国国内保守派的强烈不满。为了劝说甚至逼迫亨利八世停止改革,英国内外所有反对宗教改革的声音,都会把矛头指向克伦威尔。国王亨利八世或许可以改变主意,可是亲自推行革新的克伦威尔是没有退路的,一旦停止改革,他的政敌会迅速消灭他。而一旦他主导的改革措施超出亨利八世的预期,同样要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最重要的政绩也是他的催命符。

另外,抛开信仰问题,单纯从利益角度,宗教改革也为克伦威尔竖立了许多劲敌。在解散修道院运动中,克伦威尔打击了宗教团体内部的贪腐问题,为亨利八世聚集了许多财富,其代价是损害了许多贵族和保守派的利益。这些贵族和保守派必然痛恨克伦威尔。他们在背后伺机而动,随时准备把克伦威尔拉下马。

最后,以平民身份获取过高的权势,也为克伦威尔招致了太多贵族的不满。克伦威尔集掌玺大臣、掌礼大臣、埃克塞斯伯爵头衔、嘉德骑士爵位等最尊贵、最有权势的职位和头衔于一身。这些职位和头衔,随便拿出一个,便是其他贵族和大臣求而不得的。所谓高处不胜寒,树大招风,这本身就能引来贵族和其他大臣的嫉妒。再加上克伦威尔骨子里的藐视贵族、藐视权威的劲儿,就更惹人记恨了。所以他的政敌们在打倒他之前,总不忘嘲笑他的出身,时刻提醒他只是“铁匠之子”。一个平民却踩在自己头上,这是他的政敌们尤其是贵族政敌无法容忍的。

克伦威尔从一介平民,爬到了让贵族都望尘莫及的高位,最终又被剥夺了所有头衔和荣誉,以一个平民的身份赴死。然而,他死后一直没有被取代,这也许代表了克伦威尔在亨利八世心中不可替代的忠仆之位。

《狼厅》托马斯·克伦威尔剧照

克伦威尔是国王的忠仆,是贵族和政敌痛恨的“操纵国王的奸人”,在其他人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作者特蕾西·博尔曼在书中也尽力从不同角度来展现克伦威尔的为人。他的确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并不唯利是图。作为父亲,他关心孩子的教育,百忙之中也不忘规划孩子的未来。他在招待客人时考虑周到,尽力让客人感到舒适和满意,而私人用度又相对节俭,并不过于铺张。他重视友谊,多次对他的朋友施以援手,也收获了不少忠诚的朋友,甚至对一些政敌也竭力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

作为一个平民逆袭的成功者,克伦威尔是许多平民心中的骄傲和榜样。而克伦威尔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他关心民众疾苦,一直是穷人的挚友,经常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平民,在民众中口碑很好。“据说只有伦敦的'平民’才如此'热爱’克伦威尔,为他的死亡而感伤”。同时,他在工作中也极力提拔同样来自平民的官员,给他们提供上升的机会。

克伦威尔的乐于助人,不仅限于他的朋友和他所关注的平民。许多遇到困难的人,甚至包括在那个时代地位比较低的女性,都愿意求助于他,而他也很愿意提供帮助。无怪乎他被称为“良善的秘书大人”。

17世纪历史学家和神学家吉尔伯特·伯内特这样概况托马斯·克伦威尔:“一个出身低微但品格高尚的人”。也许这才是我们该认识的克伦威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