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十九) 吐蕃逼城
相关推荐
-
大唐的重构(五) 战神对决:郭子仪vs仆固怀恩
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十二月,离京逃亡了两个月的皇帝回到了京城长安.首都虽然收复了,皇帝的烦恼却一点都没有变少,眼下最大的烦恼就有两个:一个是事后追责,一个是仆固怀恩的处理. 我们先来看事后的追责,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1 郭子仪临危受命
NO.181 来瑱的枉死,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各地节度使对皇帝的处理都非常不满,对程元振则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包括李光弼在内的不少将领都吸取了来瑱的教训,从此不敢轻易入朝. 是啊,在外面他们手握 ...
-
郭子仪晚年得唐代宗封赏,郭子仪:不要官职,只要6个美女
原创2021-09-08 10:00·周柃利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汾阳忠武王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 去世后,相关部门发现郭子仪家中仓库里的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数不胜数,其中私产还不算在内. ...
-
200篇:安史之乱被平定,为啥还有藩镇割据?
本文合计5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0篇 安史之乱被平定,为啥 ...
-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第一良将李晟,百战百胜无一败绩,第二个郭子仪
中唐第一良将非李晟莫属.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进入一个多事之秋,最屈辱的国都六失.天子九逃中的前三次都发生在这段时间,而且这三次都被唐德宗赶上了,第三次甚至是因为唐德宗自己错误决策造成的. 前两次收复长安 ...
-
大唐的重构(四) 谁才是皇帝的救星?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的十月,小皇帝坐上这个皇位已经一年半了,现在的小皇帝的心情,大约就如同身处云端般兴奋吧.不由得小皇帝不开心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的功绩实在令人震撼:以雷霆之威荡平燕帝国,平定了 ...
-
郭子仪:数平叛乱,功高震主又全身而退的大唐中兴名将
在安禄山.史思明掀起搅动天下的叛乱后,看似繁荣的大唐王朝仿佛一下子跌入谷底.当华服被揭开,大唐剩下的只有垂暮之年的虚弱,随之而来的则是无休止的叛乱,甚至都城长安也一度沦陷.在众叛亲离.人心惶惶之际,郭 ...
-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三十三) 忠义秀实
第三十三讲 忠义秀实 一.秀实殉国 唐德宗出逃长安后,长安文武百官都来不及追随皇帝一行,前任泾原节度使.时任司农卿段秀实当时也在长安,段秀实因为先前得罪了宰相杨炎,杨炎一怒之下,罢免了段秀实的兵权,调 ...
-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八) 河北再失
李光弼退守河东后,河北诸郡还在坚守,而常山(今河北石家庄)太守王俌动摇了,打算投降,麾下将领们非常生气,在打马球时,纵马将王俌踩死,随后常山诸将派使者宗仙运到信都(今河北衡水)请信都太守乌承恩坐镇常山 ...
-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六)——蒙古太宗至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
前面几期我们着重从军事征服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即位到蒙哥去世前后蒙古的历史.本期我们着重介绍在蒙古太宗窝阔台至宪宗蒙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成吉思汗的分封 蒙古汗国是成吉思汗在母亲.诸弟帮助下建 ...
-
每日中华名画|[明]佚名《宪宗行乐图》
明 佚名<宪宗行乐图>(局部) 纵36.6 厘米 横630.6 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入编<明画全集>第一卷 <宪宗行乐图>全卷长逾六米,可分为"爆竹声 ...
-
外戚王镇,字克安,上元人,宪宗纯皇后父也。成化初,授金吾左卫指挥使。
王镇,字克安,上元人,宪宗纯皇后父也.成化初,授金吾左卫指挥使.未几,后将正位中宫,拜中军都督同知.四年进右都督.镇为人厚重清谨,虽荣宠,不改其素,有长者称.十年六月卒.弘治六年追封阜国公,谥康穆. ...
-
6宪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1251年即位,在位9年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大蒙古国 ...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
新唐书王绍,本名纯,避宪宗讳改焉。自太原徙京兆之万年。父端,第进士,有名天宝间,与柳芳、陆据、殷寅友善
王绍,本名纯,避宪宗讳改焉.自太原徙京兆之万年.父端,第进士,有名天宝间,与柳芳.陆据.殷寅友善.据尝言"端之庄,芳之辩,寅之介,可以名世"终工部员外郎. 绍少为颜真卿所器,字之 ...
-
旧唐书王绍,本家于太原,今为京兆万年人。旧名与宪宗同,永贞年改焉。
王绍,本家于太原,今为京兆万年人.旧名与宪宗同,永贞年改焉.少时,颜真卿器重之,因绍旧名,字之曰德素,奏授武康尉.萧复为常州刺史,辟为从事.包佶领租庸盐铁,亦以绍为判官.时李希烈阻兵,江淮租输,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