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汤
相关推荐
-
方1334
小儿疟疾,用药太早,退热变作浮肿,外肾肿大,饮食塞于脾胃 大腹皮汤 [处方] 大腹皮3钱,槟榔3钱,三棱(煨)3钱,莪术3钱,枳壳2两,苍术2两,甘草2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小儿疟疾 ...
-
紫菀汤
紫菀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紫菀汤 别名钟乳补肺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紫菀 五味子 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 桂心 人参各6 ...
-
方1333
丈夫或妇人虚滞,饱后冷气烦闷,大小肠不调,心腹胀 大腹皮散 [处方] 大腹皮2两(生用),陈橘皮2两(去瓤),厚朴1两(用生姜汁涂,旋炙干,令香熟),吴白芷1两(生用),人参(去芦头后称)半两,肉桂( ...
-
姜黄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姜黄汤 别名姜黄散 处方姜黄1两3分,藿芦(锉)1两,鹤虱(微炒)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蛔虫心痛,喜吐水,冲刺痛不可忍,或不能食,面黄腹满. 用法用量姜 ...
-
方1332
扶正升血调元汤 [方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党参.黄精.鸡血藤.白术各15克,首乌.骨碎补.麦芽各10克,女贞子20克. [用法]:水煎服.每周服5剂,至放化疗结束. [功 ...
-
瞿麦汤
下图为瞿麦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近效方>:瞿麦汤 别名瞿麦饮(<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45克 防己23克 黄芩 大黄各7.5克 桑螵蛸 ...
-
婴幼儿湿疹,试试茯苓汤!
婴儿湿疹多发于素体湿盛的患儿, 其主要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皮疹, 皮疹可糜烂.渗出,中医称为"奶癣".自2005年5月-2006年10月,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茯苓汤治疗婴儿湿疹, ...
-
着痹(即麻木不仁):芍药补气汤。人参益气汤。除湿补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清阳补气汤。补气升阳和中汤。温经除湿汤。羌活汤。茯苓汤。续断丸。前胡散
[卷之十二·肝胆部 诸痹] 着痹(即麻木不仁) [<灵>]卫气不行,则为麻木.(刺真节邪篇) [垣]∶神效黄汤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头,或手臂,或 脚腿,麻木 ...
-
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突发呕吐、晕眩)
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文]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 ...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十一)痰饮咳嗽病→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姜,和胃止呕引水忙: 苔滑脉弦呕清水,或有心痞一并防. 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和胃止呕,引水下行. 主治:脾胃支饮水盛证.症见呕吐频繁,呕吐清水,口不渴,心下痞满有水声,头昏目眩 ...
-
经方心裁(171)小半夏加茯苓汤:月经后期、经期过长、崩漏 -- 马氏妇科
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文] 1.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
-
麻黄茯苓汤医案一(急性腋下肿痛案)
医案 张某 女 2020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左腋下突发一肿块,疼痛难忍两天. 肿块似鹌鹑蛋大小,正在极泉穴上,甚至整个胳膊都牵引疼痛,平素没事喜欢饮水(坏习惯),余无不适,饮食二便尚可,面色偏 ...
-
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泽泻汤治疗突发性耳聋 – 经方派
罗女士,35岁,因"突发耳聋耳鸣4天"于2019年1月10日来诊. 病史介绍 患者诉发病前通宵熬夜,4天前突发左侧耳聋耳鸣,2019年1月8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查提示:左耳低 ...
-
中医中药经典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
中医中药经典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 ...
-
白术茯苓汤,广东人夏天必备汤水,想要喝靓汤的朋友收好啦
白术茯苓汤,广东人夏天必备汤水,想要喝靓汤的朋友收好啦
-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饮食不得下咽,眩晕,悸动.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 4.舌苔脉象:舌质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