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蜗牛0405
线上教学已经过去七周了,大家的热情似乎已经有点弱了,但还好,还能找到孩子们进步的点,还能找到家长努力的点,还能找到我收获的点。
1.孩子们的进步
彧宝宝的“顽疾”被攻克了。虽然他现在不能完全保证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从一而终,但是他已经有意识什么时候可以脱衣服,什么时候需要穿衣服。
分享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每天孩子们互动完后,就是和家长沟通的时间。有一次彧宝宝就在我和他妈妈沟通的时候脱了衣服,我们沟通完后,我就叫他,他没找到衣服,我批评了他,他就发脾气了,妈妈说他们安抚了很久才让他平静下来。
之后的几天他就没再给我批评他的机会,每天都坚持着等我和妈妈沟通完,他和我说再见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脱掉衣服。
周五的时候,我开始练习孩子们互动结束后说再见,也让彧宝宝和我说了再见,然后再和他妈妈沟通。沟通完了之后,我又找彧宝宝跟我说再见,结果他又找不到衣服了。用手捂着耳朵出现了,我没批评他,只是和妈妈一起,提醒他不要脱衣服。
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是我看到了彧宝宝在根据环境预测接下来的事情,从而做出自己的行为反应。“每天都是说了再见后,老师就不会找我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包括脱衣服)。如果老师没有和我说再见,我必须等着。”这是我猜想的他的心理,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彧宝宝想的,他有根据环境而预测的能力。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王小宝一出声音,彧宝宝就会捂着耳朵,大家说是因为他不喜欢听王小宝的声音,我不否定他对声音敏感,但是我觉得他可能更不喜欢的是王小宝发出声音后随之而来的老师批评的声音。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有一次上课,彤彤一直在出声音,我就从前面往彤彤的位置上走,在我即将走到彤彤身边时,在他前面的彧宝宝先把耳朵捂住了,就是在我走过去的时候捂住的,而不是彤彤一开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被这个动作逗笑了,一点儿也不想批评彤彤了。所以我认为彧宝宝有读取环境信息的能力。
信号宝宝语言修正能力很强,之前他一直说:“桔子,桔子。”我和妈妈说,当他再说桔子的时候不给他,并告诉他说:“妈妈,我要吃桔子。”
之后妈妈很高兴地反馈:“他现在能正确地说出这句话了。”
“他是怎么说的?”
“他先说'桔子,桔子’,我没有理他,他就会再说'妈妈,我要吃桔子’。”
我也很高兴他的变化,让妈妈继续保持这样的训练。
之后每天的询问,妈妈的反馈都是如此。我开始有些担心了,信号宝宝是很容易建立模式的孩子,如果模式对,固然好,但是模式不对,则也不太容易改正。他在这句话的表达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桔子,桔子,我要吃桔子;猕猴桃,猕猴桃,我要吃猕猴桃。
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打破他的这种模式。
“先请爸爸做示范,'我要吃猕猴桃’,等他说出来,我们再给他。”
果然,第二天妈妈的反馈,信号宝宝在爸爸的示范下可以说出来了。
第三天的反馈是自己可以独立说出来了。
虽然这个技能现在还不稳定,但是我们会反复尝试。
王小宝这两周互动时候的出勤率很高,而且表现很好。
可以主动和老师问好,可以回应其他同学的问好。在我通过屏幕看到的,他的行为问题也逐渐减少了,之前一出现的时候就会打头或者咿咿呀呀地说不停,现在虽然还会有些声音,但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2.家长的努力
彧宝宝妈妈的努力显而易见,只要看到的食物就会指给孩子看,“饼干”、“山楂片”、“花生”、“南瓜子”,在这些食物面前,都可以听到彧宝宝的声音,因为妈妈每天都会不断地强调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以此督促彧宝宝发音。
她也会从彧宝宝的行为中发现细微的特点。
她每天都像特意记录了彧宝宝的故事一样,每天与我沟通的时候,就会给我讲彧宝宝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宝儿的反应是什么。
我说可以看看他为什么扔东西,她就带着彧宝宝和姐姐往外扔花生作为试探。
我说可以看看他单独和米饭相处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她就把米饭盛倒彧宝宝的碗里。
我说可以告诉他书应该放到哪里,她就带着彧宝宝整理家里的书。
她的每一次尝试,都让我们看到了彧宝宝不一样的表现。
她的每一次细致入微地观察,都让我们发现了彧宝宝潜在的可能。
在和她讨论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了一种彧宝宝可以做的更好地信心,不是对自己的信心,而是对她的信心,对他们一家人努力的信心!
信号宝宝已经习惯了设置时间,但是不太理解时间的概念。
“这样,下次我们互动的时候,您给他设置10分钟的时间,告诉他10分钟就可以去玩电脑了。”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我只有互动的时候能看到孩子们的表现,以此和妈妈一起帮助信号宝宝建立时间的概念。
但妈妈提出的一个方法更加合理。
“我可以在他吹长笛的时候给她设置时间,反正他也不愿意吹,告诉他吹5分钟就行了,给他设置5分钟的时间。这样可以吗?”
我特别欣喜信号宝宝妈妈可以想到这个方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不肯能想到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其实是在根据已有的方法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更恰当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是我要和他们讨论的结果。
王小宝妈妈每天都会记录孩子一天的表现,最喜欢她每天信息后面的那个问题。
“关于宝儿的情绪,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关于宝儿的安坐,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她不是每天在简单的汇报孩子的情况,我也不是每天只是在接收孩子的情况的信息。那些并不是我们每天坚持发信息的目的,真正地是我们能够激发彼此的思考。

3.我的收获
越来越喜欢和家长们的讨论了,不是简单的在寒暄,也不是简单的在传递知识,它是一个双向的互动:既有给予,也有收获。
在和彧宝宝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逐渐对这个小孩儿的认知清晰了,对一个孩子认知的清晰,其实是对整个自闭症群体的认知的清晰。
我们一起探讨彧宝宝的问题行为,后来发现哪有问题行为,只是孩子用他自己的方法在与这个世界相处。
我们一起探讨彧宝宝的语言,哦,原来真的可以找到具体的某个问题。
我们一起探讨彧宝宝吃饭的问题,后来发现有可能是视觉的影响。
这些每天都被称为障碍和问题的事情,当被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我们的欣喜真的很难形容。
和信号宝宝妈妈的探讨,可以不断地调整方法,这个方法不管用,就必须有另一个方法代替,这让我一直在思考,究竟这个方法哪里不管用,哪里出现了问题。
和王小宝妈妈的探讨,让我知道家长忧虑的是什么,让我知道一个方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而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有收获,有思考,有经验的积累,这样的事情,多有意思!

明天又要开始新的一周了,新的一周已经准备好了新的挑战,希望下一周的《奔跑的蜗牛0412》有更多的成长的记录,有更多的努力之后的成果,有更多的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