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课 | 为什么他在“贤者时间”吃一块西瓜?

什么是文学体验?

契诃夫有一篇小说,叫《带小狗的女人》,里面写一对偷情的男女,两人上床之后,男人吃了一块西瓜。

《情人》剧照
文学评论可能会讲这个细节呈现出一种真实性,文学史课会说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成就,但文学体验关注的是那个西瓜。
为什么他在贤者时间里吃一块西瓜呢?他就不能吃点儿橘子啥的?西瓜那么多汁儿,滴在手指上多粘啊,可能偷情也是这样粘糊糊吧。
布面油画,詹姆斯·皮尔(James Peale),1829
每个人都会有文学体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看人的处境,感受就能细腻一点儿,心灵就会丰富一点儿。

再说文学。文学这东西是啥呢?不过就是表达一下情感,体会一下活着是什么滋味。

猫竖起尾巴,是他高兴了,狗见面叫两声,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情,人比猫狗复杂一点儿,要用文学和艺术来传达活着是一种什么滋味。
《春天》 莫奈(1872)
鲁迅先生有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话很冷漠。

鲁迅先生还有一句话,非常有诗意,他是这么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他老人家前面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也许,他写这段话的时候很健康,病了以后想法就不一样了。
《分离》 爱德华·蒙克 1896
1936年他生病了,有一天觉得病情有点儿缓和,夜里让许广平给他倒水喝,打开灯,让他四下看看。
许广平给他端来茶,但没给他开灯,说,为什么开灯?鲁迅说,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美国丽人》剧照
鲁迅躺在床上,看见什么了呢?

他说,“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

这篇文章叫《这也是生活》,写在1936年8月,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去世了。
不同的人生状态,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感受。
这些感受,有时候会相互矛盾。联系到当下,过去的两三个月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复杂的感受。
《三块广告牌》剧照
怕死吗?当然。
觉得自己孤独吗?从来都有点儿孤独吧。
有一点儿抓狂吗?还好。
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不确定。
为什么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为好呢?
世上那么多人,真的和我有关吗?我该同情什么我又能怜悯谁呢?我是不是就有点儿可怜呢?爱是什么呢?
《红》剧照
文学提供不了答案。文学没什么用,大家不靠想象生活。但在很少的时候,文学帮我们逃避。
也不止逃避。
文学总是有点儿“丧”,有点儿优柔寡断,总是会带来很多负面情绪,但也会帮你处理很多负面情绪,文学还关心失败者。
《大佛普拉斯》剧照
文学较少关心“时代的一粒灰”,更多关心一个人面对的那座山,关心个人的困境,关心那些历史褶皱中的人,帮他抖落开那些细碎的不为人知的感受,帮他获得安慰,帮他获得一种“心灵之链”,让他有一点点稳定感。
美国有个文学评论家叫哈罗德·布鲁姆,他说,我们都害怕孤独、发疯、死亡,莎士比亚和惠特曼也无法让我们不怕,但他们带来了光和火。
《莎翁情史》剧照
这光和火是什么呢?是安慰、同情和理解、洞察更复杂的人性。
是的,文学给我带来了这些,好的文学其实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它教会你在认识人生人性狡猾或者智慧的同时,也帮你守住心中最深层的温柔和良善。
《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十分赞赏布罗茨基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美学经验越丰富,他的趣味越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越准确,他也就越自由,尽快他有可能越是不幸。”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  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
去年,他曾在三联中读开设《文学体验三十讲》音频课,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7个主题30多部文学作品的文学体验。
30个有文学陪伴的夜晚,让大家现实中遭遇的痛苦和焦虑得到了舒缓。这些陪伴大家度过2020年春天的文学体验,也感动和治愈了很多人:
这一次,苗炜带着他的新节目《文学的30次夜游》来了。作家、媒体人的双重视角,30多部小说、电影、散文的全新解读,带你思考时代中个体的活法,安抚你的焦虑,照料你的悲喜。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苗炜·文学的30次夜游》
这些书籍都是近百年来曾引领浪潮的西方文学作品,有名家经典,也有冷门遗珠;
通过主讲人的解读,呈现了文学作品和现实人生中的种种况味,同时也能让那些你没读过的书,尽量生动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在8大主题的文学畅谈中,他显示了对现实生活卓越的观察力:
他谈孩子,谈家庭生活,谈消费主义,谈“不能宣之于口”的欲望,也谈五官对自然的感受能力、人生中“咸鱼般”的静置状态、人的恶意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剧照

他聊女性主义:“人们可能不知道女性主义都有什么理论,却能记住伍尔夫说的:一个女人,要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房子。”

他聊中产阶级家庭:“谁家都会为钱发愁,可这个事儿吧,好像又是一桩要竭力掩盖的秘密。”

他聊浪漫关系:“现代婚姻观念地消费者总把消费主义地价值观用到了浪漫关系中,这些价值观包括了个人利益、低成本、权利和规避风险在内。”

这些都不禁让人感叹:现代人经营婚姻,宛如经营一个企业。
文学让人浪漫、让人迟疑。但是正是这些浪漫带来的温柔,迟疑带来的徘徊思考,让人们去去经历现实生活时,总能遇到当头棒喝的时刻。

 主讲人介绍 

苗炜,人称苗师傅,《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多年来,他的工作内容大多与读书有关,他还出版过多本随笔、小说。丰富的阅读、写作经验,使他的文学体验更加独特,对人生和世界的洞悉也更深刻。
《三联生活周刊》最负盛名的栏目之一“生活圆桌”——曾汇聚了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等一众名家在此讨论生活的栏目——就是由苗炜创办。
这里袒露着丰富的生活样态,流淌着文学中的种种体验,苗炜徜徉其间,游刃有余。

课程大纲 

(0)

相关推荐

  • 意蕴深邃的文学之思

    --读<文学体验三十讲> 刊发日期:2021-04-17 语音阅读: ◇刘小兵 <文学体验三十讲>(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是一本颇具分量的文学读物.作家苗炜借这本 ...

  • 【视角】层面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众生芸芸,何分层面?所谓的层面不过是众生的贪嗔痴欲罢了.佛经中说平等心,老子亦在<道德经>中言"见素抱朴",不以己为大, ...

  • 《文学体验三十讲》|《三联周刊》前副主编半生的西方文学书单,你不来瞄一眼?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编辑部 配图:online 苗炜的<文学体验三十讲>准确来说是一个课程合集,文字上还残留着讲课原有的印记,每次一讲结束的时候,他总会语重心长地抛出一 ...

  • 为什么他在“贤者时间”吃一块西瓜?

    什么是文学体验? 契诃夫有一篇小说,叫<带小狗的女人>,里面写一对偷情的男女,两人上床之后,男人吃了一块西瓜. <情人>剧照 文学评论可能会讲这个细节呈现出一种真实性,文学史课 ...

  • 贤者时间吃一块西瓜

    贤者时间吃一块西瓜

  • 中读课 | 三联又搞大事件了,它终于来了

    在2014年的一期<锵锵三人行>里,道长梁文道曾经聊到三联韬奋书店. 那年,三联书店开始试营24小时不打烊书店,他说中国并不是第一次有24小时书店,一开始很受瞩目,但最后都关门了. 但他觉 ...

  • 中读课 | 如何写“活”一个人物?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脍炙人口的话,出自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之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句经典的台词,让我们得以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一个 ...

  • 中读课 | 不懂点文言文,哪好意思陪孩子写作业?

    小朋友四年级,他被文言文折磨得够呛,眉头紧锁,活似一个小老头. 他的理科生父亲顶着同款眉头,正在翻阅古汉语词典,还不时感概道,"下学期,我真的辅导不了了." <小别离> ...

  • 中读课 |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前段时间,电视剧<三十而已>着实贡献了一波热度.剧中的主角之一--顾佳和富太太圈错综复杂的关系发展,是许多观众讨论的焦点. 顾佳,在旁人看来是典型的"人生赢家". 她名 ...

  • 中读课 | 父母第一次该如何同孩子谈“性”?

    孩子撞见父母发生性行为,该如何应对? 孩子吵着要和爸爸"结婚",我该怎么回答? 马上要有二宝了,我们至今不知道怎么和大宝沟通这件事- 这些都是性教育实践中最常见却也最不容易回答的问 ...

  • 中读课 |我要偷偷练声音,然后惊艳所有人

    比如多次做客<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等谈话类节目的三联中读总编辑李菁,因为温柔理性的表现和独到的见解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但她在工作中,依然遇到了不少声音上的问题.如今我们在三 ...

  • 中读课 | 当我们谈论诗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如今,我们遗忘了诗歌,甚至有人宣称"诗歌已死". 为什么这个年代,许多人会觉得诗歌已经离我们远去? 因为一些人失去了对诗歌的尊重,不再有时间去思考蕴藏在诗歌中的美学和智慧之光. 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