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大结局,鸡血还是佛系?当妈必须看透的扎心真相!

作者 | 李白白
来源 | 拾昼家长

热播剧《小舍得》已迎来结局,这部围绕小升初话题的电视剧播出后一度引起网友热议,剧中反映出的教育问题让不少虎爸虎妈深有同感。

《小舍得》的焦点聚集在两位妈妈身上,“鸡娃妈妈”田雨岚和“佛系妈妈”南俪,两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倡导“打鸡血”式教育,另一个则实行“佛系”教育。

随着剧情发展,她们对孩子的爱因为错误的传递方式不被理解,与家人矛盾渐深的同时,孩子的眼泪也刺痛了她们,为什么为了你好的初衷最后却变成了伤害。

剧中田雨岚跟南俪也在不断地成长跟改变,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妈妈的辛苦付出,剧外看剧的家长们也贡献了不少眼泪。

两个家庭三代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引来了一系列问题,从教育方式的大相径庭,孩子之间的不断攀比,到只有一个金牌班名额的竞争,田雨岚和南俪之间总是隐隐的散发着“火药味”,无形之中充斥着的各种比较,也让两位妈妈在偏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偏执的后果就是,孩子渐渐感觉不到妈妈的爱了。这对辛苦付出的妈妈来说,无疑是扎心的。

01.

别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蒋欣饰演的“鸡娃妈妈”田雨岚,长期对孩子实行“打鸡血”式教育,从小寄人篱下的成长环境,让她深知只有靠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才能受人尊敬,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成了她的终极目标。
有一个场景是子悠的爷爷奶奶在家宴上说买了商铺,还有家里的大别墅,以后都是子悠的。
田雨岚听罢,说道:“爹有娘有,都不如孩子自己有。我们子悠啊,至少是985、211,藤校都要有希望的”,“我对子悠的期望啊,远远不止如此,他的前程是没有天花板的。”一段话把全家说得哑口无言。
子悠不聪明吗?不是,一个能背出圆周率2000位的孩子肯定聪明。但就像房子要一层一层建,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登天,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给孩子设定高期望,忽视孩子承受能力,离孩子心理崩溃也就不远了。
作为旁观者看田雨岚的生活,感觉她时时刻刻都在焦虑。
家里老公是大小孩,儿子是小小孩,工作、家务、孩子学习由她一手包办,性格急躁、咄咄逼人成了很多观众对她的印象,可以说“打鸡血”式生活是她缓解焦虑的方式,因为不敢停下来,停滞不前就是一种失败,更何况是倒退。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地迷失了自我,把焦虑传递给了儿子。
因为妈妈的高压教育,子悠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脸上看不到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笑容,最后被逼得抑郁。
家长会上,子悠说出了“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让人心疼。
这样的田雨岚,网上骂声一片:
子悠生病后在医院,大喊着“我不跟你走,我要住爷爷奶奶家”,“我也不要妈妈了,我不要你了,你走,不想看到你”。
那一刻的田雨岚,有惊讶、有委屈,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最后只能流着泪转身离开。
看到这里,真让人心酸,虽然田雨岚的做法不对,但是作为妈妈,她无疑是爱子悠的,看到她的爱因为错误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最后变成了全家人的不理解,公婆说着离婚、孩子说着不要妈妈,让人心碎。
作为妈妈,田雨岚的初衷是希望儿子好,“舍”了童年的快乐,“得”到成年的轻松,却忽视了孩子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学习压力,本该快乐的童年只剩下委屈。
后期子悠抑郁出现幻觉,田雨岚迷途知返,放弃对孩子的“打鸡血”式教育,这里的“舍”也让观众动容。
孩子永远最重要,“舍”了期望中优秀的儿子,“得”了健康快乐的儿子,田雨岚的醒悟为时不晚,其实快乐与教育并不是不能共存,田雨岚只看到一面罢了,拔苗助长如何能成功呢?

02.

妈妈的付出能够被看见

妈妈的付出并不是不能被看见,记得颜鹏在田雨岚不在时辅导子悠作业,感叹“辅导作业简直分分钟心梗,也不知道田雨岚以前怎么扛过来”,妈妈总是默默付出的
被家人误解、被孩子讨厌,一个人承受压力,如果颜鹏能给予这个家庭更多的安全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予田雨岚更多的建议,相信子悠的成长会快乐很多。
后来田雨岚回家发朋友圈,颜鹏看到后和子悠收拾行李赶紧着离开奶奶家的样子,怎么可能是真的“不要妈妈”呢。
最后一家三口和好,田雨岚换掉满墙奖状,送儿子足球和球衣的场景,让人感动,这就是一个妈妈的付出,没有什么不能为孩子改变。

03.

教育孩子别用错方式

南俪最开始实行的“佛系”教育,女儿欢欢才艺出众,是个快乐的小姑娘。但是进入五年级后的一次考试,打破了这种平静,孩子糟糕的分数,当妈的不能不焦心啊,作为一个老母亲对孩子的学习充满担忧。
所以本来作为“佛系”妈妈的南俪,不得不开始向田雨岚学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南俪为女儿想了很多,她后悔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女儿的学习,急切的想要弥补。
对于夏欢欢来说,她没有一个过渡的时期,突然从全家宠爱的小公主,变成一个要通过分数来获得表扬的小学生,但是第一名哪有那么容易,就像欢欢自己说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而妈妈爱的是一个学习好的小孩。
南俪用了一个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总用米桃来与欢欢比较,导致欢欢心里出现失衡,觉得妈妈不爱自己,通过欺负米桃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所以有时候教育孩子只是用错了方式。
南俪没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苦心”,欢欢也无法理解,如同南俪说的她对欢欢的爱增加了很多条件。
《小舍得》的结局里,孩子与妈妈都和解了,妈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孩子我是爱你的。
教育孩子既不能“佛系”,也不能“打鸡血”,过度放纵容易磨平孩子努力奋斗的心性,而高压教育总有一天会压垮孩子心理承受的底线,只有因材施教,适当的调节孩子压力,陪着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妈妈辛苦的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 END —

声明

作者李白白,来源拾昼家长。拾取教育光芒,助力成功家长。我们专注于为家长提供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教育干货,欢迎家长关注。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