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百家 | 史上最早的书法家 — 李斯
2021.04.14

编者按:各位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又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书法百家》。本栏目从浩瀚的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撷取了100位具有代表性的书家,简要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藉此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大家对中国书法史的概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史上最早的书法家 — 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年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乃儒家学派荀子的高足,战国末年入秦,帮助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任丞相后,数次跟随秦始皇巡视全国。主张禁私学,废《诗》《书》等”。秦始皇驾崩后,与赵高矫诏,导致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次子胡亥为皇帝。后来受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
李斯不仅辅佐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而且在其建议下,秦国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秦国统一之后,废除了其他六国文字,制作出一套标准字体,这便是小篆。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李斯亲自作《仓颉篇》七章,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在陪同秦始皇东巡之时,以小篆刻碑石立于泰山等之上。李斯未必是小篆的发明者,不过,一定是小篆形成的主要推动者,也是我国第一位有姓名可考的书法家。鲁迅评价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李斯随从始皇帝四次巡行,并刻石记功,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碣邪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
其中《峄山刻石》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毁于南北朝,现有宋代摹刻碑存于西安碑林。《峄山刻石》字势纵长,法度严谨,严谨有序而又不失灵动。

李斯《峄山碑》拓本
《泰山刻石》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原立于山东泰安市泰山山顶,残石现存山东泰安市泰山岱庙东御座院内。《泰山刻石》用笔含蓄委婉,笔笔精细,一丝不苟,宏伟壮观。
唐代书论家张怀瓘说:今《泰山》《峄山》《秦望》等碑并其遗迹,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代之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