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 框筒与中间核心筒力的转换上部框筒的剪力则是通过楼板的隔板作用,从框架柱传递到核心筒中。外框的倾覆力矩转换为底层立柱的轴向的拉压力。(2)剪力滞后现象(Shear Lag Effect)框筒虽然有筒体状的形式,但是其受力性能远远要比实腹筒复杂,与实腹筒最大的不同是,框筒要承受剪力滞后的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筒结构截面变形不再符合初等梁理论的平截面假定,腹板框架和翼缘框架的正应力不再是直线分布而是曲线分布,这个现象就是框筒结构中的剪力滞后效应(Shear Lag Effect)。
图19 底部三根柱合并为一根到了底部,为了实现大空间的建筑功能需求,每三根框架柱合并为一根,底部柱距扩大为3.06m。101 California Building结构体系:框筒
图20 California Building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利亚大街101号大厦,采用框筒结构,地下2层,地上48层,高201.2m,全钢结构。但是1~7层在半个圆的范围内,周边只有框架柱,柱高28m,没有裙梁,低区形不成框筒,如上图所示。竖向抗侧力结构不连续,同时,由于没有裙梁,也极大的削弱了1~7层的侧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成为潜在的薄弱层和软弱层。并且在37层、42层和46层立面上存在三次收进。
图21 California Building的平面及立面为保证侧向力的顺利传递,从1~12层在平面中央设置了钢结构支撑筒体,两个方向各为3榀4跨和3榀6跨。为使7层以上的框筒和7层以下的钢结构支撑筒成为连续的竖向抗侧力结构,对8~12层的楼板进行了加强,作为水平地震剪力的传递层,在传递地震剪力的最大的8层和12层楼面,设置了水平钢桁架。
图22 California BuildingDeWitt-Chestnut公寓结构设计:SOM结构体系:混凝土框筒